鲢鱼是什么鱼?附疾病防治技术

时间:2024-02-10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鲢鱼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那么,鲢鱼是什么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有哪些?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盘子里的鲢鱼

一、鲢鱼是什么鱼?

1、鲢鱼是鲤科、鲢属鱼类,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等,形态和鳙鱼相似,体形呈纺锤形、侧扁,头较大,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各鳍色灰白,腹膜黑色,体被小圆鳞。

2、鲢鱼是中上层鱼,春夏秋三季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冬季则潜至深水越冬,其分布范围较广泛,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是我国淡水鱼中分布最广泛的鱼类。

3、鲢鱼是滤食性鱼类,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主要食饵,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大后吃浮游植物,还喜欢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粪、牛粪,也吃豆浆、豆渣粉、麸皮、米糠及腐烂食物。

4、鲢鱼是活泼的鱼类,喜欢跳跃,有逆流而上的习性,但行动不是很敏捷,比较笨拙;它们的胆子很小,怕惊扰,当受到惊扰或碰到网线时,纷纷跳出水面越网而逃。

5、鲢鱼是耐低氧能力极差的鱼类,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

二、鲢鱼疾病防治技术

1、鲢鱼疾病有哪些?

鲢鱼虽然疾病少,但还是会得病的,常见的疾病有烂鳃病、竖鳞病、痘疮病、鳃霉病、打印病、水霉病、鳔炎病、碘泡虫病、双线绦虫病、指环虫病等。

得病的鲢鱼

2、怎么防治鲢鱼疾病?

鲢鱼疾病类型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其中几种鲢鱼疾病的防治技术。

(1)烂鳃病

症状:是一种传染迅速,病程长的鱼病,一经发病便难控制其蔓延,该病在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和流行,发病时间南方在4-10月份,北方在5-9月,7-8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后病鱼鳃丝腐烂并带污泥,严重时鳃丝软骨外露,鳃盖内表皮被腐蚀,形成一个透明“小窗”。

防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用二溴海因或二氧化氯200克化水全池泼洒,同时配合用鱼复宁、大蒜素、鱼血停按0.2%的比例拌饲投喂3~6天;或是用浓度为0.01-0.02ppm的强效杀虫灵或菌虫杀手泼洒,内服渔经虫克,连喂2次。

(2)竖鳞病

症状:主要流行于冬末初春,一般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经皮感染;疾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的鳞片竖立,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患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腹部向上,2至3天后即死亡。

防治:避免鱼体受伤,保持水体清新;亲鱼产卵池冬季要进行干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发病初期加注新水可以缓解该病病情,或在饲料中加入5%粗制金霉素或土霉素投喂。

鱼缸里的鲢鱼

(3)鳃霉病

症状:常发生在水质很坏、有机质含量很高的发臭池塘,常在5-10月发生,6-7月份为流行,发病率可达70%一80% ,死亡率可达9o% 上;发病后鳃组织色泽苍白,失去正常的鲜红色,严重者鱼鳃长满棉絮状物,象一块小棉球,影响呼吸功能,终会因呼吸受阻而死亡。

防治:经常保持水质清洁,防止水质恶化,定期用生石灰全池泼洒;冬季要清除池中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发现此病后应迅速加入清水,或将鱼移到水质较瘦的池塘,然后用全池泼洒禽用红霉紊0.3-0.5ppm或利凡诺l-1.5ppm。

(4)打印病

症状: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较易发病,28-32℃为其流行高峰期,一般认为此病的发生与操作受伤有关;发病后病鱼在背鳍后的体表有近似圆形红斑,病灶处鳞片脱落,最后形成溃疡甚至露出骨骼或内脏,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终因衰竭而死。

防治:注意池水洁净,避免寄生虫的侵袭,谨慎操作勿使鱼体受伤,可减少此病发生;发病后用菌毒清0.5ppm或二溴海因0.3ppm全池泼洒。

总结:鲢鱼是鲤科、鲢属鱼类,是中上层鱼、滤食性鱼、活泼的鱼、耐低氧能力极差的鱼,虽然疾病少,但还是会得病的,本文主要介绍了鲢鱼烂鳃病、竖鳞病、鳃霉病、打印病四种疾病的防治技术。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