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紫斑病及白腐病的防治

时间:2024-02-10 编辑:Dinah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大蒜紫斑病


  基本概况


  大蒜,学名 Alliμm sativum L.是著名的兼有药效的蔬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鳞茎入药。具止痢、止咳、健胃、杀菌、驱虫之功效。南、北各省均有栽植。


  基本症状


  大田生长期为害叶和薹,贮藏期为害鳞茎。南方苗高10—15cm开始发病,生育后期为害最甚;北方主要在生长后期发病。田间发病多始于叶尖或花梗中部,几天后蔓延至下部,初呈稍凹陷白色小斑点,中央微紫色,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湿度大时,病部产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具同心轮纹,易从病部折断。贮藏期染病的鳞茎颈部变为深黄色或红褐色软腐状。


  病因原理


  Alternaria porri (E11iott) Cifed.称香葱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条件


  冬季温暖地区病菌在葱蒜作物上辗转传播为害;寒冷地区则以菌丝体附着在寄主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出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病菌从气孔和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1~4天。分生孢子在高湿条件下形成。孢子萌发和侵入需具露珠或雨水。发病适温25~27℃,低于12℃不发病。一般温暖、多雨或多湿的夏季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施足基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寄主抗病力。


  (2)实行2年以上轮作。


  (3)选用无病种子,必要时种子用40%甲醛300倍液浸3小时,浸后及时洗净。鳞茎可用40~45℃温水浸1.5小时消毒。


  (4)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均有较好的效果。此外,喷洒2%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mg/kg也有效。


  (5)适时收获,低温贮藏,防止病害在贮藏期继续蔓延。收后适当晾晒至鳞茎外部干燥后入窖,窖温控制在0℃,相对湿度65%以下。


  大蒜白腐病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初染病时外叶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变黄,后扩展到叶鞘及内叶,植株生长衰弱,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病株可见鳞茎表皮产生水渍状病斑,长有大量白色菌丝层,病部呈白色腐烂,菌丝层中生出大小为0.5~1毫米的黑色小菌核,茎基变软,鳞茎变黑腐烂。田间成团枯死,形成一个个病窝,地下部多从接近须根部分开始发病,病部先呈湿润状,后逐渐向上扩展产生大量白色菌丝。


  病原形态特征


  病原菌为白腐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在寄主上长有大量白色菌丝,菌核生在病组织内部或表面,菌核球形至扁球形,内部浅红白色,外部黑色;菌丝在培养基上生长适温20℃,低于5℃,尚可生长,高于30℃则不生长,10~20℃易形成菌核。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寄主地下或地面处的小菌核,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直接从根部或近地面处侵入,引起葱、蒜、韭菜等百合科蔬菜发病,病部又产生菌丝,菌丝纠集在一起形成褐色组织紧密的小菌核。该菌喜低温高湿,在高温季节湿度不大条件下扩展缓慢;当气温低于20℃湿度大持续时间长易流行。生产上早春生长瘦弱的蒜田易发病,进入雨季后病势扩展迅速。


  防治方法


  (1)在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应与非葱蒜类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源。


  (2)发现病株及时挖除,最好掌握在形成菌核前进行。


  (3)播种前用蒜重的0.5%~1%的50%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给蒜种包粉衣后再播种。


  (4)早春追肥提苗,以增强蒜株抗病力。


  (5)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灌淋根茎。贮藏期也可用上述杀菌剂喷洒,其中以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效果好。此外,也可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