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植物土传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土传病害?

时间:2024-01-12 编辑:Eva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植物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侵染病原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线虫等。其中真菌为主,分为非专性寄生与专性寄生两类。非专性寄生是外生的根侵染真菌,如腐霉菌引起苗腐和猝倒病、丝核菌引起苗立枯病。专性寄生是植物微管束病原真菌,典型的象尖孢镰、黄萎轮枝孢等引起的萎蔫、枯死。根病的严重程度受根端分泌物成分和浓度的左右。因此,抑制根围系统病原物的活动就成为保护根系并进行土传病害防治的基础。但必须重视和考虑土壤理化因素对植物、土壤微生物和根部病原物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制约作用。

温室植物土传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土传病害?

土传病害在温室中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的瓜类灰霉病、疫病、白粉病、根腐病、枯萎病、菌核病、蔓枯病、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和多种细菌性病害等;茄果类的灰霉病、菌核病、黄萎病、根腐病、枯萎病、绵腐病、绵疫病、褐纹病、细菌性溃疡病、青枯病、髓部坏死病、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等;豆类灰霉病、枯萎病、疫病、根腐病、菌核病、细菌性疫病等。

一、土传病害发生原因:

1、连作

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主要原因由于连续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年年发病。如茄科蔬菜连作,疫病、枯萎病等发生严重;西瓜连作,枯萎病发生严重;姜连作,可导致严重的姜瘟;草莓连作2年以上则死苗30%~50%。

2、施肥不当

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传病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自1993年我国棉花黄萎病大爆发以来,几乎连年大发生,与棉田大量使用化肥,土壤中有机物质大量减少有关。

3、线虫侵害

土壤线虫与病害有密切关系。土壤线虫可造成植物根系的伤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线虫与真菌病害同时发生,如棉花枯萎病与土壤线虫密不可分,在美国棉花枯萎病称为枯萎—线虫复合病害。

温室植物土传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土传病害?

二、如何防治植物土传病害:

防治土传病害,必须认真实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减少温室菌源为中心目的,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消灭菌源

利用温室封闭性能好的特点,在暑季室内作物换茬时,采取水淹、或火烧、高温焖室等技术措施,铲除室内土壤中残留病菌,净化土壤,力争室内无菌,杜绝以上各类病害的初次侵染。常年连作温室配合80%乙蒜素4000g/公顷,即260g/亩进行土壤处理,消灭土壤残留越冬菌落,或用土壤菌毒消50%尿酸,每亩使用500-1000g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

2、加强管理

注意肥料卫生,严防带菌肥料进入温室;施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暑季覆盖塑料薄膜高温处理、充分腐熟。

3、土传病害

管理人员进室管理,要在室外的操作房中更换鞋袜和工作服,防止衣物、鞋袜带菌入室;室外的操作房地面,要撒有石灰面消毒,鞋袜和工作服,要勤洗勤晒、杀菌消毒;人员进入温室后,要随手关门落锁,严禁外来人员、特别是其它温室的管理人员进入室内,以防其它温室病害交互感染和室外病菌侵入温室。

4、培育壮苗

育苗时,要选用无菌基质配制营养土,彻底杀灭土内残存病菌,可以用石灰消毒,石灰既可杀菌又可中和土壤的酸性,可于翻耕前,每667m2撒施石灰50-100kg再翻耕,以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

a、种子灭菌:有为数不少的病害,种子带菌,育苗前须用1%的高锰酸钾、或10%磷酸三钠等药液浸种10—30分钟,杀灭病菌。

b、加强苗床管理:建苗床时,要在营养土下面铺薄膜、设灌溉水管、实行土下渗灌,并调控好苗床光照、温度,搞好病虫害防治,促成壮苗。深沟高畦栽培,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地面湿度。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在病株穴内撒施石灰。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作物抗病性。在作物生长中后期结合施药,喷施叶面肥2-3次。嫁接防病,利用砧木嫁接换根,可有效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温室大棚在夏季高温季节,可将土壤翻耕,盖上地膜,再盖上棚膜,地面温度可达到50℃以上,以杀灭部分菌源。

c、秧苗移栽时,须用药液细致喷洒苗床和秧苗,做到净苗入室。以后结合根外追肥和防病用药,掺加药液喷洒植株。促进营养体的生长发育,提高光合效率,增根壮秧,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和适应性能,使之减少发病或不发病。

5、实行轮作

恶化病菌的生态条件,减少侵染;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调整好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维持植株健壮长势,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一旦发现病害,要针对病害种类,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对症下药,坚决彻底铲除之。决不可让其孳生、蔓延。

6、防治误区

1.对病害诊断不清,胡乱用药。如白菜根肿病有一些农户误认为是线虫引起,而使用了线虫药剂防治。如青枯病与枯萎病的诊断不准,细菌病害误用了真菌药剂防治,造成没有对症下药,防治效果不好。

2.不注重前期的预防工作,病害发生时才开始用药。导致土传病害的发生不能很好得到防治,甚至造成作物减产、绝收。

附:小麦土传病害纹枯病、基腐病、全蚀病症状

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 土传病害的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常见的土传病害有:

一、纹枯病

纹枯病的病原是禾谷丝核菌等,菌核则是最为重要的初侵染源。

那么我们如何识别是不是纹枯病呢?

1、烂芽:小麦的芽鞘受害变成褐色,在幼芽阶段造成作物枯死。

2、病苗:在3~4叶期,在第一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的病斑。

3、花秆烂茎:在返青拔节之后,小麦下部叶鞘上产生中部灰白,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多个病斑相互连接形成云纹状的花秆。条件适宜时,在茎秆上出现“眼斑”。湿度大时,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能看见蛛丝状的白色菌丝体,以及类似油菜籽状的黄褐色菌核。

既然我们以及知道了如何辨识纹枯病,它会给我们的小麦造成哪些危害呢?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倒伏、枯孕穗和枯白穗。一般会造成减产10%~20%,严重的会减产50%,个别田块甚至绝收。

二、基腐病

基腐病是由镰刀菌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在症状识别上,如果是发芽感病的,在感病后会出现种子根呈褐色,幼芽腐烂从而导致不能破土。出土的幼苗近地面叶会出现圆形褐色病斑,严重时病叶会变黄枯死。拔节后病菌一般在基部第一节间或者第二节间上侵染,出现褐色病斑,上部叶片叶尖变黄,后期节间腐烂、变白,茎壁变薄。

一旦感染上了基腐病,小麦的茎秆极易折倒,轻者减产10%~20%,重者可达到70%~80%。

三、全蚀病

全蚀病是由于子囊菌亚门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从而造成的。

我们在全蚀病的辨别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病苗:种子根、次生根和地下茎变黑腐烂,根的表面有葡萄菌丝。

2、分蘖前后:老叶变黄,分药减少,生长衰弱,严重的枯死。

3、早春:返青迟缓,黄叶和无效分蘖增多或枯死。

4、拔节后:根部和茎基部1~2节的部分腐烂加重,植株矮化。

5、抽穗灌浆期:茎基部呈现黑变腐烂更加明显,形成“黑脚”,病部的叶鞘易于剥离,叶鞘内侧和茎基的表面形成灰黑色的菌丝层。早枯形成“白穗”、穗不实或籽粒枇瘦。

影响小麦全蚀病田间发生发展的因素很多,包括耕作制度、土壤营养、感病寄主、气候条件等。而全蚀病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很可怕的,属于小麦的毁灭性病害,引起植株成簇或是大片枯死。一般会造成减产10%~20%,严重的在50%以上,甚至绝收。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