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桃球蜡蚧的为害特点 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4-02-10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桃球蜡蚧又名日本球坚蚧、桃球坚蚧、皱大球蚧等,主要为害桃、杏、李、樱桃、山楂、苹果、沙果、梨等果树,以及多种园林绿化植物。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果树桃球蜡蚧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果树桃球蜡蚧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1、为害特点

以越冬后的若虫和成虫群集固定在枝条上为害。枝条受害后,皮层输导组织受损,使树体生长衰弱,直接影响果品的产量和质量。受害枝条翌年腋芽萌发后生长不良,或不易萌发。为害严重时可使枝条枯死,甚至整株果树衰亡。雌虫排泄油珠状透明的黏液,污染下部叶片、幼果和树枝,滋生霉菌,粘附尘埃,影响光合作用。而且污染果农双手和衣帽,影响疏花、疏果和果实套袋等田间作业。

2、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固定在当年生枝条和2年生枝条下方或分叉处、裂缝处及芽附近群聚越冬,越冬虫体上覆盖灰白色蜡质物。次年3月份果树萌芽时,越冬若虫出蛰为害,3月底~4月初雌、雄虫体开始分化。雌若虫于4月中旬蜕皮变为3龄若虫,体背逐渐膨大成半球形,介壳逐渐硬化,直接羽化成为雌成虫,食量大增,虫体迅速膨大,形成为害高峰。雌成虫在取食过程中常排泄白色透明的黏液,落在叶片、枝条和幼果上,造成污染。雄若虫体外分泌一层灰白色蜡质覆盖物,并在蜡质下蜕皮变为蛹。4月下旬雄成虫开始羽化,羽化后的雄成虫与雌成虫交尾后即死亡。

调查发现,桃球蜡蚧的雄若虫数量极少,雌雄差异相当悬殊,因此认为该虫的繁殖方式以孤雌卵生为主。5月上、中旬雌成虫开始产卵于介壳内腹下,每雌产卵800~3000粒,平均2500余粒。卵期约25d。产卵后雌成虫逐渐干缩,介壳内充满卵粒。5月下旬~6月上中旬为卵孵化盛期。初孵化若虫由母体臀裂翘起处爬出,迁移至枝梢和叶片上刺吸为害,主要集中在叶背面主脉两侧(虫体比针尖稍大,很难发现),体背分泌有薄层蜡质介壳。7~8月滞育越夏,直到9月底~10月初才蜕第1次皮变为2龄若虫,继续为害。10月份2龄若虫陆续转移到枝条下方,分泌蜡质覆盖物,进入越冬状态。

3、传播途径

桃球蜡蚧的远距离传播扩散主要靠苗木带虫调运传播。近距离传播扩散主要靠初龄若虫的爬行传播,也可靠人为疏花、疏果、修剪、嫁接等田间作业携带,鸟类和其它昆虫携带,或借助风力、降雨、流水传播,由于活动能力和扩散范围有限,因此在果园内的分布很不均匀。园林绿化树木和果树的近距离栽植,也是导致此虫在果园大发生的原因之一。

果树桃球蜡蚧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4、综合治理技术

桃球蜡蚧虫体外分泌一层很厚的蜡质覆盖物,药液不易粘着和渗入,防治难度很大。果园介壳虫的防治要以生产无公害果品和保护利用天敌资源为出发点,协调应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

①越冬前可在树干上绑草,诱集介壳虫越冬,冬闲时将草把取下烧毁,以减少越冬基数。结合冬剪,剪除虫量较多枝条,带出田外烧毁。春季在雌成虫虫体迅速膨大期至卵孵化期,人工刷除、刮除枝条上的雌成虫虫体,也可大大减少虫口基数。

②早春果树开花前,即越冬若虫出蛰期,可选用5°Be石硫合剂、95%机油乳剂50倍液、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喷雾消灭。

③5月下旬~6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选用0.6%苦参碱水剂800倍液、0.65%茴蒿素水剂6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24%亩旺特(螺虫乙酯)悬浮液4000~5000倍液细致喷雾。

④果实采摘以后至越冬前,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此时虫体小,喷药也很安全。可选用24%亩旺特悬浮液4000~5000倍液、70%艾美乐(吡虫啉)水分散剂6000~8000倍液、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2000~2500倍液等喷雾。间隔15~20d再喷药1次。由于介壳虫很难防治,在防治技术上要进行改进,可采用先喷洒洗衣粉100~200倍液,待稍干后立即喷洒农药的办法,达到既破坏介壳虫虫体表面的蜡质介壳,使其失水,又增强农药在虫体表面的粘着性能和渗透性能等双重效果,防治效果更佳。

⑤桃球蜡蚧主要靠苗木调运远距离传播,因此,新建果园一定要搞好苗木的消毒工作,防止其传播蔓延。

    标签: 果树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