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养殖技术之大棚养殖技术

时间:2024-02-10 编辑:Dav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蚯蚓养殖技术随着蚯蚓养殖业的发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蚯蚓除能处理动物粪便外,蚯蚓可以入药,养殖蚯蚓还有能处理垃圾、净化环境、积造肥料等功效。

蚯蚓养殖技术之大棚养殖技术

随着黄鳝、棘胸蛙(石蛙)等名特水产品养殖的发展,蚯蚓作为诱饵及鲜饵料日趋增多,养殖场配套养殖蚯蚓面积不断扩大,但有些养殖场由于养殖蚯蚓技术没有较好掌握,养殖情况不理想,特别是在没采用遮荫大棚及管理不当的条件下,往往会导致蚯蚓数量锐减,不能保证名特水产品养殖的需要。现将有关蚯蚓大棚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各地在养殖中参考。  

生物学特性    

①生活习性。蚯蚓正常活动的温度为5℃—35℃,生长适宜温度为18℃  —25℃,蚓床基料适宜含水量为30%—50%,适宜的PH值为6—8。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太平二号”也属此品种,一般体长50—90毫米,体宽3—5毫米,成蚓体重0·45—1·12克,体色紫红,但也随饲料、水分、光照的不同体色有深浅变化。此类蚯蚓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易于高密度饲养,单位面积产量高等优点,是人工养殖首选品种。

②蚯蚓繁殖。蚯蚓属雌雄同体,但须异体交配才能繁殖,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现生育环)在交配一周后各自产卵,但产卵频率与湿度、温度等有很大关系。当温度18℃—25℃,湿度30%—50%,通风条件好时,一般3—5天就产卵一粒;当温度高于35℃或低于13℃时,产卵数量明显减少。卵茧孵化适宜温度为18℃—25℃,此时孵化时间短,约20天左右,孵化率高。每个卵茧内一般含幼蚓2—4条,少的1条,多的5—6条,刚孵出的幼蚓细白如线,经40—50天的饲养生长达到性成熟。蚯蚓繁殖的高峰期8个月左右,1—1·5年后开始衰老死亡。  

蚯蚓场建造  

蚯蚓养殖场址宜选择在畜禽粪便丰富、排水方便、有水源的地方,小规模饲养可充分利用一些空闲的场地。养殖面积大时要安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另外需建造1—2只贮粪池、蓄水池(或深井)以及堆粪场地。养殖蚯蚓的大棚类似于蔬菜大棚,棚宽一般为5米,棚长30—60米,中间走道0·7米左右,如用翻斗车送料,则宽度为1米。走道填高0·3米左右,两边两条蚓床宽2米,在两条蚓床的外侧开沟以利排水。  

粪料发酵  

牛粪经5—10天堆放发酵,其间进行1—2次的翻堆混匀就可使用,含水量要求30%  —40%。猪粪需用5%—10%(湿重)碎稻草(或其它草料)均匀混合后堆高1米左右的料堆进行发酵(含水量同牛粪),注意防止堆料太实,7—10天后进行翻堆,继续发酵,一般进行2—3天翻堆后,可使猪粪发酵腐熟,呈松软状,此时就可用作饲养蚯蚓的粪料。粪料的发酵好坏,直接关系到饲养蚯蚓产量的高低,必须重视此项工作。  

蚯蚓放养  

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猪牛粪放入蚓床内,料堆放高度20厘米左右,靠中间走道一侧留出20厘米空间留作放养蚓种。放养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带有粪料的蚓种侧放在蚓床内的猪牛粪边,至于蚓种放养没有一定的要求。但忌在蚓床上堆满猪牛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损失。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