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宁县:万元村战略唱响农牧民增收最强音

时间:2019-04-13 编辑:Eva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9月17日,记者来到伊宁县萨地克于孜乡上萨地克于孜村村民王志远家中。王志远是乡里的人大代表,也是一位老党员,2013年他家新建了一套大房子。眼下是金秋时节,王志远家的葡萄果实累累。“当年乡里动员我参加土地流转时,我答应的可不是那么痛快!”75岁,年逾古稀的王志远现在说出这番话很坦然,“说句实话,不参加土地流转,我家能过上眼下的好日子吗?现在想起来当年参加土地流转,参加对了。”

  原来,2012年初,在村干部的百般劝说下,王志远一家人把46亩地参加了乡里的土地流转。通过整合,仁信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驻上萨地克于孜村,并建起了1000亩的红提葡萄园;大北农集团整合当地流转出的地块,实施连片成规模的玉米制种示范园……“当初看不清楚,老百姓都觉得离开了土地的农民啥也不是。一下子把地交出去,心里没底。”王志远说的这番话,何尝不是当初大部分上萨地克于孜村村民的心声。

  可实际情况却是这样一番情景:2012年2月,王志远一家就拿到了每亩地850元的补贴款,总计39100元。“地是没了,可儿子、儿媳妇还能到葡萄园、制种玉米地打工,一个月将近2000元的收入。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在2012年这个改变众多上萨地克于孜村村民命运的年份里,萨地克于孜乡274户1100多名农牧民将手中占全乡耕地面积近20%的土地加入土地流转,以获得更大的收益。“拿到补贴款,想在葡萄园、制种玉米地里打工也行;做点小买卖、跑跑车、养养牛也行。刨掉杂七杂八的投入,一个人一年赚个万把元没啥问题。”上萨地克于孜村的农村劳务经纪人、也是土地流转农民一员的魏巍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萨地克于孜乡已完成土地流转8100亩,占全乡耕地总面积的48%;占全乡总人口45%的农牧民从土地解放出来,投身三产。也正是从2012年起,萨地克于孜乡农牧民增收成功进入快车道,一跃成为全县万元村“新贵”。

  萨地克于孜乡成功实施土地流转,跻身万元村行列,只是州直大力实施万元村战略的缩影。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州直各县市、各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六大基地”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自身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州直上下更是把农业农村工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根深深扎在伊犁的土壤里。立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振一方经济,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

  成绩喜人,不妨让我们回身复盘,再来看看州直农牧民收入增长的时间节点:2008年,州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468元,同比增长14.48%;2009年,州直农牧民人均增收突破800元,人均纯收入达5350元,同比增长19.57%;2010年,州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592元,同比增长23.4%;2011年,州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813元,较上年增长1221元;2012年,州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9153元,增收1340元。2013年,州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0413元,首次“撞线”站上万元;2014年,州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再创新高,达到11295元。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近年来州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自2013年州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成功站上万元线之后,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村村过万元,乡乡过万元,县县过万元”的目标指日可待。

  大自然赋予伊犁良好的水土光热资源,伊犁人也自然会在如五线谱一般的纵横阡陌里奏响华美乐章。这不是褒奖,更不是刻意赞美。在过去的几年里,记者走过一个个乡村,田间地头父老乡亲的兴奋溢于言表;金秋时节,疯长的庄稼似乎也要开口表达;隆冬时节,尽管气温已降至近年来最低,但还是难挡农牧民参加培训、为来年准备的那份热情。伴随慢慢走过的时光车轮,伊犁河谷山乡巨变,伊犁人正用自己的智慧与决心行走在农牧业现代化的征途上。

  当我们看着一天天翻过的日历,就不难与农牧民增收节节攀升的一个个点产生共鸣。这时,无论是即将“撞线”农牧民纯收入过万元的节点,还是一个个给力的亮点,都会被打上幸福的烙印,刻上属于伊犁农民鲜明的记号。

    标签: 农牧民 万元 伊犁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