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种茯苓的高产栽培方法

时间:2024-02-10 编辑:Bertha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茯苓高产的栽培方法:面对‘茯苓’一词都是很熟悉的,油气是在吃茯苓糕的时候,那么作为茯苓糕主要材料,在栽培家种茯苓时应该注意哪些呢?

家种茯苓的高产栽培方法

概述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别名茯灵、松薯、 松苓。以菌核入药,含茯苓酸、茯苓聚糖、麦角甾醇等。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但以海拔600~ 900米气候温和的山区分布多。宜于在干燥、向阳,有松林分布的微酸性土层、沙质壤土生长。性平、味甘,有健脾和胃、利尿消肿、宁心安神之功能。 主产于云南、广西、福建、安徽、湖南、湖北等省区。

家种茯苓的高产栽培方法

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方式较多,用段木和松针均可,目前以段木为主。

1.选择栽培场地。产区多选海拔600—900米的山坡,背风向阳、中性或微酸性、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地块栽培。

家种茯苓的高产栽培方法

2.备料。可在头年初冬进行,这时松树处于休眠阶段,含水量低、不易脱皮,有利菌种生长延伸。砍树应砍大留小,砍密留稀。砍后剃枝并依松木粗细将树皮相间纵削3— 10条。削面3厘米宽,深入木质部0.5厘米,使松木易于干燥并流出松脂。不削的皮叫筋,便于茵丝传引生长。当松木断口停止排脂时,锯料长度为65—85厘米。细木料可长些,但最长不超过90厘米。锯好后的段木,运往栽培地附近通风透光处呈“井”字形堆放备用。

3.准备菌种。菌种也叫引子,有菌丝引、肉引、木引三种,现多用菌丝引。菌丝引是经人工纯培养的茯苓菌丝,菌丝母种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肉引为新鲜茯苓的切片;木引是指肉引接种的木料,以黄白色、筋皮下有明显菌丝、 具茯苓香气者为好。

家种茯苓的高产栽培方法

4.接种和管理

(1)菌丝引接种。选晴天将段木放入窖中,每窖2~3 根或更多,粗细搭配,分层放置。接种时将栽培种倒套插在细段木尖端,细段木周围紧靠粗段木,便于菌丝由细段木向粗段木蔓延。接种后及时覆土3厘米。也可把栽培种从瓶中取出,集中接在段木上端锯口处,不要放得太分散;菌种应紧贴段木,为保护菌种可加盖一些木片及树叶,然后覆土。

(2)肉引接种。根据段木粗细采取上二下三或上一下二分层放置,接种时以干净刀剖开茯苓,边接边剖,苓肉面紧贴段木,苓皮朝外。接种量根据地区及气候而定,一般50千克段木用500 ~1 000克种苓。

(3)木引接种。将选作种用的段木挖出锯成两截,一般每窖用木引1—2截。接种时把木引和段木头对头接拢即可。接种后及时覆土3厘米。接种季节因地区而异,气温高的地区可在4月上旬接种,气温低则可延至5月上旬甚至7 月初。接种后3—5天菌丝萌发生长,蔓延需要10天。这一阶段要严防白蚁为害,特别是松木条菌种易招白蚁。接种后3~4个月可结苓,结苓时不要撬动段木以防折断菌丝。

家种茯苓的高产栽培方法

5.病虫害及其防治

(1)黑翅大白蚁。防治方法:

1)选苓场要避开蚁源,挖地时注意清除腐烂树根,接种用的段木不要晾晒过久。

2)下苓接种后周围挖一道深50厘米、宽40厘米的封闭环形防虫沟,又可排水;在苓场四周埋设松木或蔗渣诱杀。

(2)腐烂病。为害茯苓菌核,常流出黄色黏液,使茯苓品质降低。旺盛生长期排水不畅、窖面土壤板结、透气性差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防治方法:

l)保持段木清洁、干净,苓场要通风透气。

2)发病后提前采收,并用石灰消毒。

家种茯苓的高产栽培方法

采收加工

1.采收。接种后10 ~12个月,茯苓栽培场地土壤出现裂纹,可扒开土壤观察菌核表皮颜色,见茯苓外皮呈黄褐色时即可收挖,外皮发黑是过熟,应立即采挖。挖出后刷去泥沙,堆在室内分层排好,底层及面上各加1层稻草,使其发汗。每3天翻动1次,等水汽干了、皮起皱时可削去外皮,即茯苓皮。

2.加工。将去皮的茯苓切成厚薄均匀的片,粉红色的为赤茯苓,白色的为茯苓片,中心有木心的为苓神。也可不切片,水分蒸发后再晾晒干的为个苓,每100千克鲜茯苓可加工成60千克个苓。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