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味菇高效栽培技术

时间:2024-02-10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蟹味菇即真姬菇,又名玉蕈、斑玉蕈、假松茸,是一种适于我国北温带气候栽培的珍贵食用菌。 其高效栽培技术如下。

(1)蟹味菇生产特性

蟹味菇菌丝幼时白色,棉毛状,无旺盛的气生菌丝,接种后10天满管。老菌丝不分泌黄色液滴,不形成菌皮。子实体中小型,丛生,常15~30个子实体同时生出,菌盖多为2~5厘米,肥厚, 长有大理石花纹,幼时半球形,后渐平展,菌盖颜色由深褐、褐、 浅褐变为黄褐;菌柄中性,极具伞形特征,圆柱形,中实、肉质。

蟹味菇属木腐生菌类,最适于利用阔叶树的木屑,如桑、槐、 杨、栎、栗、山柳、山毛榉等。棉籽壳、酒糟、玉米芯及农作物的秸秆、皮壳等也可作为主料为其提供碳源。为保证其原有风味,培养料中最好有20%~30%的栎、山毛榉等木屑。蟹味菇属中低温型,具有变温结实特性,菌丝生长范围5~30℃,最适22~24℃, 温度达38℃菌丝即萎缩死亡,在5℃以下时,菌丝生长停滞,但老化慢(有点像鸡腿菇、滑子菇等),利用这一特点,可将发满的菌棒置室温条件下贮藏几个月(后熟培养),等时机成熟再进行栽培。

(2)高效栽培技术

①栽培场地:栽培蟹味菇可选用普通民房、窑洞、地下室、 户外半地下菇棚、深阳畦、简易菇棚、温室大棚等多种场所。如果地方狭小,不便建造半地下室菇棚,也可建成面积较小的深阳畦菇房。

②栽培季节:在简单的菇房和培养条件下进行春秋两季接种, 隔季出菇。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不同纬度和不同海拔地区,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来选择最佳播种和出菇期,特别是春播的时间应尽量提早,保证在高温到来前给菌丝体培养留有充足的时间。

③参考配方:

a.棉籽皮92%,麦麸5%,钙镁磷肥2%,石膏1%;

b.阔叶木屑74%,麦麸24%,糖和石膏各1%;

c.棉籽皮40%,木屑38%,麦麸20%,糖和石膏各1%;

d.玉米秆、玉米芯粉40%,木屑40%,麸皮13%,玉米粉5%,石膏1%,糖1%。

④装袋(瓶)与灭菌:选用500毫升的罐头瓶或18厘米×36 厘米×0. 03厘米的聚丙烯、聚乙烯塑料袋作栽培容器。罐头瓶每瓶装干料125克左右,装好的瓶重约580克,用聚丙烯塑料膜封口;塑料袋栽培,装袋前先将筒膜一头扎紧或用一端封口的成品袋,从另一头装料,边装边用手指的背面把料压实,装好的袋重约1.5~1. 65千克,长22厘米左右,袋面平整,松紧均匀适中。

⑤接种与发菌:蟹味菇子实体有先在菌种层上分化出菇的习性,故要求接种时有足够的用种量,并保持一定的菌种铺盖面积和表面积。接种前把菌种掰成花生仁大小,接种在料面上,使之自然成凸起状,既增加了出菇面积,又有利于子实体的自然排列,不仅产量高,而且整齐度好。袋栽可用一头或两头接种。

接种后的菌袋,放在温度20~25℃、空气湿度低于70%、通风避光的室内发菌。气候条件适宜时,也可置于室外空地上发菌, 室外发菌,空气新鲜,昼夜温差会引起菌袋内气体的热胀冷缩,有利于菌袋内外的气体交换,但要遮阴,必要时还要用薄膜或其他材料覆盖菌垛保温、防雨。

⑥后熟培养:一般发菌50天左右,菌丝即可满袋,此时色泽开始由白色转至土黄色。利用自然温度,于春秋两季播种、隔季出菇时,对发好的菌袋进行越季保存的过程,也就是对其进行后熟培养的过程。

a.越夏管理:春播的菌袋发满后,可移入阴暗通风的室内进行越夏。可以相对集中排放;也可在室外搭棚,菌袋堆上用秸秆遮光,防止提前分化长出菇蕾。夏季温度高,一般不需要管理,菌丝露顺利于8月下旬达到生理成熟。

b.越冬管理:主要解决保温问题,否则到了翌年春季菌丝体可能仍未成熟,影响出菇。前期大堆排放,袋堆上加盖覆盖物保温。出菇前一个月检查,如果菌丝体仍为白色,说明其生理成熟度不够,要进行人工加温,将温度控制在25—30℃,以加速菌丝的成熟进度。

⑦开口搔菌排袋:菌袋(瓶)进菇棚前,先在棚内隔50厘米起一条宽22厘米、高10厘米的埂,并向空间喷雾水,使其空气湿度提高到90%~95%,然后开袋(瓶)口。搔菌和排袋方法是: 将菌袋出菇端,在地上轻揉一下,使表面菌丝稍受损伤,并起料面与袋膜分离的作用。解开袋口,用小铁片搔去料面的气生菌丝和厚菌皮,但要保留原来接种块,忌用手大块抠挖表面的培养料。层排时菌袋5~8层高为宜。栽培瓶应瓶底相对、瓶口朝外,双行排放或单层竖放。

⑧催蕾与育菇:在开口、排袋时不急于挽起或剪去袋口薄膜或去掉瓶盖,在待出菇的料面与袋口(瓶盖)之间留一个既与外界有一定的通透性又有起到缓冲作用的空间,以抵御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对菌蕾可能造成的危害。催蕾分化时间约7~12天,室内温度尽可能保持在12~16℃,加大温差,适当光照,保持空气清新、 湿润,相对湿度90%~95%。经8~10天的催蕾,即长出完整的菌盖,便进入育菇管理阶段。

子实体从发育到长大要5~10天。在菌盖接触袋头(瓶盖)前,将袋头挽起或剪去,瓶栽去掉瓶盖,此时棚温控制在13~ 18℃,湿度保持85%~90%,同时加大通风。如菌丝培养时间不够,出菇不整齐,子实体大小不一;培养时间过长,培养料上层容易干掉,并易感染杂菌,影响原基分化;菇蕾还会发生在瓶或袋的侧面,形成畸形菇。

⑨采收与转潮管理:当菌盖上大理石斑纹清晰,色泽正常, 形态周正,菌盖直径1~3厘米,边缘不完全展开,柄长5~10厘米,粗细均匀时即可采收。每丛菇中最大一株的盖径长至4厘米左右或80%的菇符合收购标准时就可整丛采下。采前半小时向菇床喷一次轻雾,以增强菇体韧性,防菌盖破裂。采收时一手按住菌柄基部培养料,一手提住菌柄轻轻将菇整丛拧下。采下的菇连菇根一起单层、整株地排放,然后端出菇棚,分株去根。鲜菇容易破碎, 采菇、分株的过程要小心操作,轻拿轻放。

采收一潮菇后,及时清除菌棒上残留的菌柄、碎片及死菇,并喷水,用塑料膜覆盖,提高棚温,降低湿度,加大通风,密闭光线,再进行催菇管理,经15天左右又有新菇蕾形成,转入二潮菇管理。

〉〉〉〉〉〉〉本文引自《种植致富新门路200条》一书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