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河蟹后期育苗Z1变态的因素

时间:2024-02-10 编辑:Juli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目前,河蟹育苗的工艺、技术已成熟;蟹苗的市场价格已接近成本价格;一般育苗场家育有二茬苗,在头茬苗成功的基础上,后期苗能否成功成为场家盈利的关键。笔者结合历年生产实践,就后期育苗生产中影响Z1(第一期蚤状幼体)变态的几个因素作如下探讨。一、关于提高Z1质量的问题二茬苗一般在4月底至5月上中旬布苗,所用抱卵蟹在低温池中通过降温使卵的发育维持在心跳期、眼点期,有的甚至还处于新月透明期阶段。胚胎的发育程度取决于种蟹交配的时间、进入低温池时的胚胎发育程度、低温池的控温情况。这几个因素往往影响了后期Z1的质量、后期育苗Z1的变态率。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蟹上年11月底、12月初交配抱卵,开春后卵粒迅速发育,进入低温池时己出现新月透明期;如果是春节后交配抱卵的,进入低温池迟,由于开春后气温水温迅速回升,进入低温池时也会出现新月透明期。此时降低水温胚胎还会继续发育至心跳期,进入心跳期后继续长时间降温培育,在低温池内心跳期长达15~25天,而正常水温下心跳期为6~7天。由于心跳期长,大量消耗了胚胎的营养,因此这种情况下孵化出来的Z1瘦小、背刺细长、头胸部趋扁,从背部看头胸部狭窄呈三角型、尾部细短,镜检观察消化道比正常的Z1细。Z1出膜后活力弱,大多处于中下层,有的甚至平躺于底部,幼体体色淡、卵黄消耗殆尽。这种幼体如果没有良好的水质、优质的饵料,Z1的变态率会很低,即便培育条件好,顺利变态,Z3之前的幼体活力一直很弱,培育难度很大。2.第二种情况,布苗前抱卵蟹一直处于低温状态,胚胎发育维持在新月透明期或线状眼点期。育苗场家出于时间限制急于布苗,直接将抱卵蟹从低温池移入育苗车间培育。此刻,已是立夏前后,苗池水温有时甚至达到23℃,最低温度在21℃,幼体从心跳至出膜只有2~4天。高温孵化的Z1出膜时幼体活力异常好、个体偏小,卵黄尚有许多未消耗掉,肉眼清晰可见,属不充分发育。第一、二天摄食旺盛,粪便成形粗长,第三天摄食停止,至变态时个体未见增大,绝大部分死亡。针对以上情况,如要在后期育苗中获得质优价高Z1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种蟹交配前加强育肥,多喂野杂鱼虾等动物性饵料,辅以南瓜等植物饵料,提供足够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Vc,满足性腺发育的需要,提高卵粒的卵黄含量。2.选择最佳交配时机以得到粗壮的卵粒,提高Z1质量。3.一般外界达到8℃时会现透明期;开春后抱卵蟹应在卵粒胚胎发育至新月透明期之前进入低温池,否则,一旦胚胎发育进入新月透明期阶段,即使降温也达不到最佳的保种效果。4.苗场应在低温池内分隔池子作为孵化发育池;水温应控制在14~18℃,以进行常温胚胎发育。根据布苗时间进行控温,在Z1出膜前再移入育苗池进行消毒挂笼,避免高温孵化带来不良影响。二、关于后期布苗用水的问题后期育苗由于气温高、光照强,前期储存的海水一旦变色,有害生物大量繁殖,经过消毒、沉淀、砂滤处理,水体理化因子也难以恢复;即使接入藻类进行生物净化也难以在短期内分解吸收赤潮生物分泌的代谢产物,导致Z1变态不遂。因此,应在前期水质良好时使用200克/立方米以上浓度的漂白粉彻底处理外塘海水,待出现桡足类后即可使用。期间应严格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一旦变色即失去使用价值,这时应用新鲜海水布苗。只要水处理得当,Z1出膜时质量好,清水、肥水育苗都能成功。肥水育苗注意接入藻种前水一定要处理彻底。三、后期育苗乙的饵料投喂1.清水育苗由于缺乏基础饵料,因此要保证人工饵料的密度,营养搭配应平衡合理,大小合适,便于Z1吸收利用。同时,由于清水布苗有益藻类少,育苗水体pH缓冲性大大降低,因此饵料的投喂不能过量,否则会引起水质剧变,Z1变态不遂。2.肥水育苗由单细胞藻类作为Z1的开口饵料,营养丰富、分散性好、易于吸收利用,只要育苗水体中有益藻类占优势、单胞藻处于指数生长期、控制好藻类的浓度即水色就能获得成功。但也应注意以下几点:Z1对水质变化敏感,育苗池中单细胞藻类的浓度即透明度要保持稳定,藻类过度繁殖、老化或一次换水量过大均会造成pH值剧变,短时间内引起幼体大量死亡。由于肥水育苗基础饵料丰富,应严格控制人工代用饵料的投喂量,根据幼体的肠胃饱满度酌量投喂。在藻类足够时一般每24小时投喂3克/立方米为宜。投喂过量,残饵恶化水质,即使能顺利变态至Z2,由于恶劣的水质环境引起的体质变弱也会导致Z2大量淘汰,此时换水无法补救。3.另外后期育苗由于Z1的组织器官发育不及正常的幼体,消化吸收功能弱,因此动物性饵料特别是卤虫无节幼体的投喂尤其要慎重。生产上经常发生Z1摄食卤虫无节幼体后消化不良而亡的情况。后期水温高,幼体发育快,单胞藻和代用饵料的营养不能满足幼体生长发育需求,可以在Z1变态前酌情投喂优质冰冻轮虫、Z2后期喂以卤虫无节幼体,强化营养,确保变态。四、关于后期布苗密度的问题后期育苗水体的负载能力同前期相比大为降低。因此布苗密度不宜过高,清水布苗以30万只为宜,肥水布苗可掌握在15万~40万只之间。不管是清水育苗还是肥水育苗,如变态正常,Z2阶段应分苗,将密度降至8万~10万只。否则由于后期水体对大型水生生物的负载能力超出了限度,Z2以后幼体在高密度的环境下培育,体质变弱逐渐淘汰,影响最终出苗量。
    标签: 育苗 幼体 发育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