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动物乌龟冬眠吗?冬天怎么养才能安全越冬?

时间:2024-02-10 编辑:Juli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乌龟又名草龟,是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常见的一种爬行动物,因富含丰富的骨胶原、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而被广泛作为药用,那乌龟冬眠吗?冬天怎么养才能安全越冬?

爬行动物乌龟冬眠吗?冬天怎么养才能安全越冬?

一、冬眠吗?

1、冬眠时间

(1)开始时间

大部分地区在11月中上旬,将已清肠好的龟放入准备好的容器中,搬至室内较暗处进入冬眠,也可以在平时用的饲养箱内冬眠。

(2)结束时间

到来年的4.5月份拿出放养到饲养箱内。

2、冬眠温度

水温降至15度以下

3、冬眠后吃东西吗?

准备冬眠的龟应该减少投喂次数与投喂量,进入10月份(温度高的地区可以暂不停食,如海南等地区)基本可以停止喂食,如果龟依然有捕食的欲望,此时也不能喂食。当水温降至20度左右时,开始为龟清肠,方法是为龟换水,增加换水频率,刺激肠胃,促进排泄,基本上3到4天换水一次,刚开始会有排泄物,慢慢的会减少,直至无排泄,这样基本就算清肠完成。

爬行动物乌龟冬眠吗?冬天怎么养才能安全越冬?

4、冬眠方式:

(1)自然越冬

龟在水温15℃以下开始冬眠,不吃不动。龟类越冬比较容易。冬季早上要巡塘检查。龟鱼混养池也同样管理。

(2)地窖越冬

选一背风向阳处、距地面30厘米以下挖一地洞,大小视龟多少而定,龟可以互相重叠,但不宜堆得太厚。从洞中伸1根通气管,外口背风朝南。用木板或水泥板封洞口,上面堆实并盖上稻草。每20天检查1次,如洞内温度超过13℃,可减少洞上保暖物;如洞内温度低于2℃,加厚保暖物。这种越冬方法,简易安全,且洞内自有湿度,不必淋水。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利用山洞、防空洞越冬。

(3)室内越冬

按照龟的顽强生命力和抗逆力,可以让其在室内自然越冬。具体做法是:当每年冬季来临,水温降至13℃以下时,把龟从池内捞起,放入一间清静空房内,龟堆叠2~3层,上盖预先浸泡半天的温稻草30厘米,再浇上透水1次,把门窗封死并遮光,以后每隔1周左右淋水1次,不使稻草干燥即可。据记录,当室内气温低于0℃以下也十分安全,成活率超过98%,并对翌年繁殖不受影响。该方法最大优点是可随时照顾,并可以容纳大批量龟种越冬。

(4)缸、箱保温越冬

把龟放在缸或箱内,上面加盖,盖上留有一定的通气孔,放龟后,龟上加些湿布或湿海绵,每隔10~15天检查1次,不让其干燥亦可越冬。此法适合陆龟(旱龟)和半水栖龟类和中小规格龟类越冬。只要不让缸箱内气温低于0℃(热带龟不低于5℃),大多数龟都可安全无恙越冬。

另外,家庭小规模养龟越冬管理,可把龟放养水容器中,置于室内,保持0℃以上可以安全过冬,放养密度也可以比平时提高1倍以上,有利提高一定的温度。如室外庭院微池养龟,可在池上覆盖塑料膜,不使池水结冰是十分保险的越冬方法。适当加深水位也有保温作用。最简单的办法是小水池中放入一些泡沫塑料板,上面放上稻草也可使龟安全越冬。

爬行动物乌龟冬眠吗?冬天怎么养才能安全越冬?

二、怎么养?

1、环境气温变化

乌龟进入冬眠与否是取决于环境气温,当环境温度低于15摄氏度后,乌龟就会进入冬眠状态。乌龟从冬眠中醒来,一定要先注意测量一下室内温度温度,以防止意外因素导致乌龟突然中断冬眠。如果室外温度还很低,远低于15摄氏度,那乌龟醒来,很可能是认为导致乌龟冬眠栖息处意外升温,让乌龟误认为春天来了,例如,取暖器预热导致龟池升温等情况。如果室外气温已经超过15摄氏度了,且气温稳定了,那证明乌龟是真正从冬眠中自然苏醒了。

2、是否彻底苏醒:

乌龟自然冬眠苏醒后,很多人认为它肚子很饿了,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要给乌龟喂食了,且往往喂食过量,这很容易导致乌龟冬眠后死亡。其实,冬眠后的乌龟,其苏醒过程是渐进的,刚开始活动的时候,并没有进入完全苏醒状态,消化能力还弱,也未排便,最好不要立即喂食,更不要过量喂食,而是应该让乌龟先活动一两天以彻底苏醒。

3、充分吸收水分

如果乌龟是在比较干燥的环境里冬眠的,则彻底清醒后,再把乌龟放到干净的水里游动一两天,让乌龟充分吸收水分,并彻底排便。

4、喂食数量控制

乌龟排便后,就可以开始喂食了。冬眠后的第一次喂食,要以恢复乌龟体能为要,应该给乌龟喂高能量的食物,但第一次喂食不宜过饱,大概是正常食量的三分之二即可。

爬行动物乌龟冬眠吗?冬天怎么养才能安全越冬?

5、消毒杀菌处理

春季气温升高后,往往细菌也开始滋生繁盛的,很多乌龟在春暖苏醒后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出现皮肤和甲壳方面的疾病。为了消除病菌,可以第一次喂食后,把乌龟泡一下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杀菌。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