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小象甲的生活习性 传播途径 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4-02-10 编辑:Bertha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甘薯小象甲,又名甘薯蚁象、甘薯小象鼻虫,是甘薯生长期和储藏期的重要害虫。薯块被害后,呈蜂窝状,变为黑色或黑褐色,并诱发病害,造成腐烂,导致甘薯减产15%~20%,严重时可达30%~50%,甚至绝产。本文总结了甘薯小象甲的生活习性、传播途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防治该虫害。

甘薯小象甲的生活习性、传播途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1、生活习性

甘薯小象甲在浙江1年发生3~4代。世代交替现象存在,春末夏初成虫较多,秋冬幼虫和蛹居多。无明显生理滞育期,只要条件合适,全年都可发生。以成虫、幼虫、蛹越冬,很少以卵越冬。成虫在薯块、薯蔓茎叶、田间杂草、土缝、砖石下或甘薯窖内越冬,幼虫和蛹在田间或窖内薯块及薯茎内越冬。在3~4月温度达到8℃时,成虫开始活动,18℃条件下活跃,雨天、大风不利成虫活动,温暖、干燥、风力小则有利成虫活动。

甘薯小象甲成虫怕强光,故白天多躲藏在藤蔓枯叶下等隐蔽处,在清晨和傍晚活动。成虫爬行能力强,并有一定的飞翔能力,可作短距离扩散,一般能飞3~6m,借助风力可达2km以上,有假死性和趋甜性,耐饥力强,可延续150天左右。初羽化时体乳白色而软,匿居薯块内,3~5天后,体色变深,体躯变硬,爬出取食活动。成虫昼夜均可活动、取食。白天藏在叶背面,为害主脉、叶梗和茎,也潜藏在地面裂缝里为害薯梗,黄昏爬出地面活动。羽化后5~7天,开始交尾,一生交尾多次。交配后2~10天开始产卵。卵产于外露薯块表皮下居多。产卵时先以口器将皮层咬成圆形或长圆形小孔,卯产其中。通常一孔1卵,偶有2~3粒。产卵期15~115天,每雌虫一生可产30~200粒。产卵最适温度为27~32℃。成虫寿命很长,在浙江乐清,第1~3代平均为25~35天,第4代(越冬)可达170天;卵期为5~15天。

甘薯小象甲幼虫整个阶段都生活于薯块或藤头内。幼虫孵出后即在薯块和藤头向内蛀食成弯曲的隧道,虫体后方堆满白色或褐色虫粪。幼虫在薯蔓内蛀食,一般向下钻蛀成较直的隧道,并致被害处逐渐膨大,部分还可经薯蒂蛀入薯块。每个隧道中一般仅有1头幼虫,每个薯块少的有1~2头,多的100头以上。幼虫期最短14天,最长32天,一般18~26天,幼虫老熟在隧道末端化蛹,或向外蛀食到达皮层,咬一圆形羽化孔,然后在其附近化蛹。蛹期6~18天,一般7~14天。

2、传播途径

2.1 自然传播

成虫爬行能力强,并有一定的飞翔能力,可作短距离扩散,一般能飞3~6m,借助风力可达2km以上。

2.2 人为传樯

成虫虽具翅但不善飞行,幼虫则终生匿居在潜道中,不能自由迁移,主要以各虫态随种薯或薯苗的调运而远距离传播。其次,运载过有虫薯块及薯苗的工具和包装物在使用后未经彻底消毒处理,也可携带隐藏其内的成虫,传至他处。

3、发生规律

春季气温回升后,越冬虫开始活动。越冬成虫于4月中下旬为外出活动盛期,第1代成虫在6月中旬~7月上旬盛发;第2代成虫8~9月初盛发;第3代成虫在9月下旬~10月上旬盛发。

甘薯扦插后,越冬代成虫迁入薯藤上取食产卵,迁入的高峰期在扦插后7d左右,产卵盛期比迁入高峰期迟7~12d。一般8月中旬前成虫在薯藤和藤蒂上为害产卵,以后各代成虫钻入薯块上产卵繁殖为害。

成虫多产卵在1.5~2mm深处,少数产在茎蔓上,散产,每处1~2粒,每头雌虫可产卵100~200粒,幼虫共4龄,历期15~20d。老熟幼虫在隧道末端或表皮下化蛹,蛹期6~10d。

甘薯小象甲发生量和为害程度与气候地形关系密切,凡干旱年份,造成薯垄开裂,有利于成虫钻到薯块上产卵,暖冬和向阳山坡有利于成虫越冬,因此为害较重。轮作比连作地受害轻;迟插甘薯比早插轻;土层深、基肥足比土层浅、肥不足、生长差园地为害轻;晒丝率高的品种比晒丝率低的品种轻。因为轮作和迟播地虫口基数少,土层深、肥料足、生长好的薯块不易外露;晒丝率高的品种质地硬,小象甲不易钻入,所以受害轻。

甘薯小象甲的生活习性、传播途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4、防治措施

4.1 加强检疫

严禁从疫区调运种薯、种苗,对从外调运种薯、种苗要严格检疫,一旦发现检疫对象要全部烧毁。

4.2 农业防治

4.2.1 清洁田园。甘薯收获后,及时拾净臭薯、坏薯、遗株、残蔓,集中沤肥,并在肥堆撒石灰粉,减少越冬虫源和传播。

4.2.2 选栽抗虫品种。提早在8月间收获,能避开严重发生为害期,可减轻或避免损失。

4.2.3 轮作和培土。严重为害区用玉米、水稻、豆类等非寄主作物大面积轮作1年以上,水旱轮作可压低其为害,采用黏重土掺沙,沙土加泥,多施有机肥,及时灌水等措施,防止土地龟裂,适期培土可减少薯块外露,减少成虫侵入产卵为害的机会。

4.3 生物防治

提倡采用甘薯小象甲性诱剂诱杀雄性成虫,以压低田间虫口基数为主。制作诱捕器,用可乐瓶改制。在瓶中部钻1对直径约3cm的小口,将铁丝从瓶盖直接穿入。其使用方法:在铁丝上悬挂1个橡皮塞诱芯(铁丝两头要打弯作钩状),在瓶底盛上5cm左右的洗衣粉水层。将诱捕器挂在1根固定在田中离地40~50cm高的木棍或竹竿上。667m2可悬挂2只诱捕器,采用棋盘式或梅花式排列。每个月换1次诱芯,每3~5天换1次洗衣粉水,以防发臭。在使用过程中诱捕器必须绑牢,以防大风、大雨将其打落。

注意事项:除用于诱杀害虫外,切勿将诱芯随意放置,换回的诱芯必须带回家中销毁。

4.4 化学防治

4.4.1 诱杀成虫。用鲜薯蔓扎成小团(200g左右)或薯片分别在40%毒死蜱乳剂500倍液、50%杀螟松乳剂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剂液中浸3~6小时或12~24小时,捞起晾干,制成毒饵放于薯地上诱杀成虫,可收到良好效果。诱杀应于甘薯收后成虫越冬前(初冬)或甘薯种前成虫越冬后活动时(早春)进行。初冬可用鲜薯蔓毒饵,早春宜用薯片毒饵。一般均匀放置50~60片(团)/667m2,置于预先挖好的小穴内,并在其上覆盖碎瓦片或草团。

4.4.2 插前浸苗。把将要扦插的薯苗在上述任一种药液中浸湿,立即取出晾干扦插,可防治成虫产卵为害。

4.4.3 喷药防治。田间成虫发生期可选用40%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800倍液、52.5%高氯毒死蜱乳油或2.5%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000倍液喷药防治,以扦插薯苗的根基部及主茎部为喷药重点。

    标签: 甘薯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