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斜纹夜蛾的形态特征 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时间:2024-02-10 编辑:Aaro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甘薯斜纹夜蛾为间歇性发生的一种虫害,在全国均有发生,通常以幼虫为害作物叶片,仅留茎秆,非常容易造成甘薯严重减产,从而降低农户们的种植收益。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甘薯斜纹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甘薯斜纹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1、形态特征

1.1 成虫 体长16~21毫米,翅展32~42毫米。体灰褐色;前翅黄褐色至黑褐色,多斑纹,从前缘基部斜向后方臀角,有一灰白色宽带斜纹,故名斜纹夜蛾(雄蛾不明显);后翅灰白色,仅翅脉和外缘呈暗褐色,有紫红色闪光;腹部暗灰色,末端丛生长毛。

1.2 卵 卵粒扁平,半球形,直径约0.5毫米,表面有纵横脊纹;初产乳白色,近孵化时呈暗灰色,常数十粒至几百粒堆积重叠为椭圆形卵块,其上覆以黄褐色鳞毛,半个黄豆粒大小。

1.3 幼虫 一般为6龄,少数7~8龄末龄幼虫体长38~51毫米,体色变化较大,初孵幼虫为绿色,随着龄期的增长而颜色加深,3龄前体线隐约可见,腹部第一节两侧三角形上的黑斑最大,中后胸黑斑外侧有黄色小点,气门黑色。

1.4 蛹 体长18~20毫米,赤褐至暗褐色;腹部第4节和5~7节腹面的近前缘处,密布圆形刻点,末端有一对短而弯曲的臀刺。

2、发生特点

斜纹夜蛾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无滞育现象。在山东一年发生4~5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山东各代常年发生,6月间越冬以成虫始见。第一代幼虫6~7月发生为害,第二代幼虫8月发生,第三、四代幼虫于9~10月中旬发生,常年以7~9月为害严重。

7~8月气温偏高、气候干燥、暴雨少的情况下,易猖獗发生。一般肥、水条件好,作物生长茂密的田块,往往虫口密度大。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下对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有抑制的作用。蛹期遇大雨或灌溉造成农田积水,对成虫羽化也有抑制的作用。

甘薯斜纹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3、防治方法

根据斜纹夜蛾初孵幼虫喜群栖、抗药力弱的特点,将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采用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原则。甘薯田每平方米有幼虫5头,即可用药剂防治。

3.1 诱杀成虫 在各代成虫发生初盛期,尚未大量产卵前,可采用黑光灯、糖醋液或杨树枝诱杀,并可兼作预测预报资料,糖醋液中可加少许敌百虫。

3.2 人工防治 结合田间管理、及时铲除杂草。人工摘除卵块和初孵幼虫集中的叶片,收集毁灭,以及捕杀幼虫等,均有压低虫口密度、减轻为害的作用。

3.3 化学防治 根据虫情调查,掌握在成虫产卵期或幼虫孵化后4~5天的幼龄期,于午后或傍晚施药效果好,常用药剂有2.5%敌百虫粉,每亩1.5~2公斤;或50%马拉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对水500~800倍喷雾,或50%辛硫磷乳油,对水1000~2000倍喷雾。

3.4 生物防治 斜纹夜蛾常见的天敌有寄生于卵的广赤眼蜂,寄生于幼虫的小茧蜂和寄生蝇。此外,其天敌还有步行甲、蜘蛛及多角体病毒等。这些对斜纹夜蛾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应注意保护利用。

    标签: 甘薯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