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羊倌儿”李晓升:农村才是我的根

时间:2019-02-23 编辑:Bertha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从小就喜欢小动物

  近日,记者来到白彪村的三观山山腰上,李晓升的羊场就建立在这里。

  羊舍里,李晓升正在给小羊喂奶,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他也享受这样的过程:三个月大的小羊羔舔着他手里的奶瓶,他能从小羊羔温顺的目光里看到满足和信任。

大学生“羊倌儿”李晓升:农村才是我的根

李晓升给羊群喂的都是纯天然的绿色食物,保证了羊肉质量。

  “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小动物,什么猫啊、狗啊、兔子啊,只要见着它们,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去摸一摸抱一抱。”一谈起动物,记者还没提问,李晓升便主动打开了话匣子。

  由于自幼喜欢跟动物打交道,李晓升在初中毕业后就寻思着干点儿跟动物有关的活计。恰巧在2000年,一家奶牛养殖场招工,李晓升有幸应聘成功,并从师于奶牛养殖场的杨场长。杨场长是河北农业大学的退休教授,见李晓升对奶牛的习性了解得一清二楚,也乐意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

  每天早上一睁眼,李晓升就跟着杨场长泡在牛棚里,忙着给奶牛看病喂药、打针输液、搞配种研究,一待就是一整天。“那时对知识的渴求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恨不得天天吃住在牛棚里。”李晓升说,“别人在养殖场里打工是为了挣钱养家,我不一样,就一门心思地想着怎么跟着师傅学本事。看着奶牛们生病,我比它们都难受;看着它们生育小牛的艰难,我比它们还着急。”

  与奶牛朝夕相处的日子让李晓升觉得无比充实,也发掘出他在兽医方面的潜质。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他用了三年时间,学到了比在家乡老农那儿更多更专业的牲畜实用知识。

  技术是最硬的本领——

  实践与理论融会贯通

  2003年,经杨场长推荐,李晓升辞去工作,来到了河北农牧业最高学府河北农业大学,在动物科技学院专门进修畜牧兽医专业。“在养殖场的那三年,我基本掌握了兽医方面的实践经验,但师傅还是建议我有机会能够学一些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说起到大学进修,李晓升难掩对师傅的感激之情。

  在一年半的理论学习中,李晓升系统地学习了畜牧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传染病学等专业知识,为他之前的实践经验提供了理论指导。同班同学中,多数人的家里都是搞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到大学里学习就为了混个文凭,好回家继承家业。像李晓升这样,家里没搞过养殖却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同学并不多,因此他比别人更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

  取得大专文凭和动物疾病检验检疫资格证书后,因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李晓升被留在河北农大动物科技学院教学科研基地从事动物繁育工作,兼做兽医助理。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波尔山羊、小尾寒羊等羊羔新品种,并逐渐对波尔山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萌发了养殖创业的念头。

  “其实毕业以后,有很多工作机会,但我还是选择了在基地工作,因为这里有最先进的设备、最精湛的技术和最优良的品种。”李晓升有他自己的打算,“掌握了新技术新经验,好为我以后回家创业打基础。”

  奋斗是最艰辛的历程——

  回乡创业做“羊倌儿”

  李晓升回家创业的想法得到了家里人和村干部的支持。2011年10月,他将自己前些年积攒的10万余元存款全部取出来,在白彪村原生产队所在地的三官山上承包了20亩山地,建起了三官山羊场,为自己的梦想扬帆启航。

  偏僻荒凉的三官山距离白彪村有七八里地,仅有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通连。生产队留下的几间破砖房成了羊场的简易羊舍,李晓升又找来些干木桩在羊舍前面圈了个羊圈,再托人在羊舍西面搭建起了两间彩钢板房,一间自己住,一间当库房用。住的地方解决了,接下来是水和电的问题。没有水,李晓升就花钱让人从几里地以外的地方拉水送水;没有电,他就点蜡或者烧煤油灯。直到去年,在村委会的帮助协调下,羊场才安装了变压器通了电,打了机井有了水。

  问起养羊的初衷,李晓升说:“选择建羊场,就是看好了羊的饲养周期短、见利快,市场前景也比较广阔。”同时鉴于在农大科研基地的工作经历,他认为养波尔山羊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可听当地放羊的老人说,波尔山羊不好养,在山上放养的话,流产率高。“这跟在科研基地圈养、产子率高的情况完全相反啊。”李晓升犹豫了。

  经过多方打听,他得知南方有一种黑山羊的肉质好、产子率高,但价钱比较贵。于是,他与同行结伴南下至湖南浏阳,花7万元买回了80只黑山羊。当时正值北方夏秋交替季节,在南方吃惯了稻草和青草的黑山羊,到了北方只能吃玉米秸和渐黄的枯草,食量变小了,个头也不见长。随着天气转冷,黑山羊不适应气候变化,陆续死掉了。李晓升第一次购羊,却以失败告终。

  思来想去,李晓升还是决定养产子率相对较高的波尔山羊,一来自己熟知这种羊的脾气秉性,二来在饲养和医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筹集了5万元后,他单枪匹马赶赴山东购回了40只波尔种羊。之后通过与同行交流,他又买回来30只奶山羊。“波尔羊产肉,奶山羊产奶,两种羊杂交的后代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六七个月就能出栏。”目前,羊场存栏的波尔山羊和奶山羊100余只。

  李晓升每天的生活都很规律——上午,他的手机会响个不停,要么是同行让他去给牛羊看病,要么是饭店让他去送羊肉谈买卖;下午,他则会带上医药箱、带上兽医书,赶着这百十来只羊到山上躲清静。“一边学习,一边放羊,我学到了东西,羊也得到了锻炼,肉质更好,也不容易生病。” 李晓升笑着说。

  两年多来,他掌握了山羊营养配比、疫病防治等一整套散养方法,足迹也遍布平山、赞皇、井陉、山西阳泉等周边地区,在同行圈内小有名气。如今,只要翻翻羊眼、扳开羊嘴、抻起羊蹄瞧一瞧,他就知道羊有没有生病、生的是什么病。

  梦想是最坚定的引领——

  未来在家乡发展生态农业

  在三官山羊场的羊舍前面,堆着一大堆旧砖头。当记者问李晓升它们的来路和用途时,他浅浅一笑解释道:“这是为我扩建羊舍准备的。”原来,去年为了治理大气污染,矿区拆除了所有的储煤场。正巧李晓升从一个跑运输的朋友那儿听说了这事儿,他就多了个心眼儿,咋就不能把那些拆下来的旧砖回收回来,等扩建羊舍厂房的时候用呢?于是就让朋友给拉了两车运到了山上。“虽然花了万数来块钱,但我觉得我赚了。是不是很有先见之明?”说着,李晓升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三年一个小目标、五年一个大目标’,这是我给自己定的创业规划。这不,羊场建了快三年了,我想先把羊舍重新建一建。等你明年开春再来这儿时,肯定会大不一样。”李晓升要把那批旧砖充分利用起来,在秋后建起比较正规化的羊舍厂房,其中包含300只母羊圈舍、500只育肥羊圈舍、饲料房等。

  单打单干是干不出大气候的,2012年底,李晓升和另外两位养羊户牵头,成立了一个养羊合作社,一共有50多个养羊户加入了合作社。

  事实上,李晓升还有更远大的梦想——未来在家乡发展生态农业。他解释,利用羊粪肥田、种草、搞玉米等经济作物种植,种出的牧草再来喂羊,实现生态农业循环,对环境实现零污染,为市场提供绿色农产品。他还希望能带动村里的年轻人返乡共同致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这里才是我的根,把汗水洒在这片土地上我才觉得踏实。”李晓升说,自己的创业虽然不是成就辉煌的那种,却是他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的。

  从喜爱动物的孩童到奶牛养殖场的学徒,之后成为在高校深造的大学生,再从大学生到科研基地的技术工,最后回乡创业当上了地地道道的“羊倌儿”,矿区白彪村的80后小伙儿李晓升在完成了人生连级跳后,最终实现了自己创业的梦想。

    标签: 羊舍 自己的 奶牛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