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培育多型农民走出增收路

时间:2019-01-15 编辑:Bess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5月26日,笔者从喀喇沁旗乃林镇了解到,近年来,该镇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着力培育市场化、两栖化、信息化等多型农民,他们依托自身特点走出了一条条增收路。

  “市场化”农民巧增收。该镇坚持政府引导,大力发展蔬菜、肉牛、烤烟、有机杂粮四大产业基地,积极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合作社有严格的章程和管理制度,设有专职管理人员。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与外地生产单位、批发商的业务联系,不断了解发布市场行情,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并为社员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合作社平台,提高了农业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目前,该镇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已达20多个,合作社社员达3000多人。

  “两栖化”农民赚“外快”。该镇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了劳动力市场,并从镇到村都成立了劳务输出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选配152名小组干部和38名外出务工典型担任劳务信息联络员,在全镇形成了以政府为龙头,劳动保障所为主体,村组为补充,驻外信息联络员为桥梁的“四位一体”劳务输出网络。建立“多位一体”培训机制,以村为主体,利用农业技术学校等场地,组织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专职教师开展以艰苦创业意识、思想道德、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培训;以农、牧、林、水、机等部门为主体,利用“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农民实用科技培训;以就业培训中心和输出单位为重点,开展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订单培训,全方位提高劳务人群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如今的乃林农民农闲时进城经商、务工,农忙时回村种地打粮搞生产。劳务输出已成为该镇激活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信息化”农民视野宽。该镇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促农增收的有效途径,狠抓农村远程教育基地建设。截至目前,该镇共建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14个,村远程站点覆盖率达到100%。同时,不断扩大信息覆盖面,对全旗800多名农村党员进行致富能力培训,使其逐步成为致富能人、产业带头人,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带领群众致富。此外,该镇还组织协会“土秀才”手把手地教授农民各类种养技术,及时为种养户提供产、供、销信息,打造品牌效应。目前,该镇生产的黄金地小米被国家绿色产品发展中心评为绿色产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大连等十几个大中城市。

    标签: 该镇 农民 合作社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