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回上海女儿当“农民”屏山夫妇种出一座“金山”

时间:2018-02-22 编辑:Eva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劝回上海女儿当“农民”屏山夫妇种出一座“金山”

2月11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进宜宾市屏山县的田间地头。

劝回上海女儿当“农民”屏山夫妇种出一座“金山”

2月11日,村民李万富正在修剪桂圆树枝叶。

  宜宾市屏山县,新县城,一切都是新的。

  2003年,一纸“封库令”,屏山开启“移民安置十年期”。时至2013年,县城搬迁和移民安置交出“双百分”答卷。

  2014年,屏山转向,开启产业交通重构“十年发展期”,也是屏山“十年发展期”元年。

  这一年,屏山发生哪些变化?2月11日一早,我们一行穿越冬日浓雾,探访新屏山。

  宜屏快速通道

  上班

  路

  宜宾屏山“双城记”上班族半小时通勤

  从宜宾城区出发,一路往西,沿宜屏快速通道,来到屏山岷江大桥上。

  严清田和严清福姐妹俩,正说笑着,从北边走来。

  姐妹俩年过六旬。她们的家,与县城隔江相望。

  春节临近,她俩去县城办年货。走路最多20分钟,便可抵达县城。

  “以前,要坐渡船,还要爬坡上坎。”严清田说,因一江之隔,去一趟县城,要耗时一天。如遇大雾天,渡船停渡,要么等雾气散去,要么打道回府。“现在有了这座桥,去县城,说走就走。”

  这座桥,名叫屏山岷江大桥。大桥主跨235米,桥梁全长816米,桥面宽16米,行车道宽12米。县交通局长马卫华说,这是岷江流域第一单跨特大桥。“不仅缩短了岷江两岸群众出行时间,还优化了区域交通运输结构。”

  过大桥,11公里长对接乐宜高速连接线,正在施工中。通车后,屏山到成都空间距离,将从5小时缩短为两小时,成为宜宾十区县中前往成都最近的区县。

  马卫华“爱”岷江大桥,家住宜宾但在屏山工作的刘芳,“更爱”宜屏快速通道。

  “车子跳,屏山到”。这是她过去往返屏山与宜宾市区间最大感受。

  2月11日早7点50分,刘芳从宜宾家出发。“今天有工作要早到,以前我都是8点过才出门。”刘芳能不慌不忙,是因为宜屏快速通道2月初通车了。

  宜屏快速通道,双向四车道,全长24公里。“按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半小时便可跑拢。”刘芳说,以前,她逢周末才回家。如今,每天都可以回家,宜宾屏山“双城生活”由此开始。而今年5月,屏山县还将开通宜宾至屏山城际公交。

  过去一年,屏山境内的成贵高铁屏山段、乐宜高速连接线、省道等道路不断开工建设,县域立体交通体系初具雏形,屏山正式融入宜宾半小时经济圈。

  屏山镇柑坳村

  创业

  山

  妈妈劝回两“千金”桂圆今年种出400万

  2月11日上午10点,大雾散去,暖阳普照。屏山县城往西10公里,屏山镇柑坳村莲花池山坡上,杨金秀和丈夫李万富,给桂圆树剪枝。两个女儿围赶着成群跑山鸡。

  杨金秀,今年46岁。移民搬迁前,在老县城务农。搬迁后,从农村妇女变城镇居民。在老县城,还有十多亩土地。搬迁后,地没了,又不懂技术。如何过日子?很让人“抠脑壳”。

  2012年,搬进移民新居,她却心情烦躁。难道要守着搬迁费坐吃山空?“手笨,干不了灵巧活,我们上山,重操旧业!”杨金秀的想法,丈夫很支持。

  想法有了,场地、技术又成了杨金秀“拦路虎”。李万富见妻子犯愁,他主动请缨,拜师学技术。

  丈夫“给力”,杨金秀想到大女儿李旭琴。“她读书比我多,我想她从上海回来。”于是,杨金秀将“上山”想法告诉了大女儿。

  2月11日,有客人来拜访,李旭琴脱掉脏兮兮的筒靴,穿了一双时尚运动鞋。

  “这不是干活的”,李旭琴笑着说,当初听妈妈说“上山”,她有点不情愿,习惯了大城市生活又当“农民”,会不会当逃兵?不敢打包票。“当了逃兵,妈妈会更伤心。”

  当然,杨金秀还是请动了女儿。李旭琴于2012年初回到屏山,准备与妈妈一起上山。

  场地哪里找?杨金秀对周边很不熟悉,她打起了镇政府主意。“一有空就去镇政府,见人就问,有地吗?”杨金秀说。

  获知杨金秀找地创业,时任镇长向垣华没有犹豫,带着杨金秀寻地。2013年,经过“比选”,杨金秀看上了屏山镇柑坳村莲花池山坡,圈了138亩。

  两年多时间,农场已达303亩。除近万株桂圆树,还喂养肉牛、土鸡、鸭和鹅。今年,桂圆丰产期。按每株100斤,每斤4元计算,桂圆产值将达400万元左右。

  今年,小女儿也回来了。带着两“千金”,杨金秀又不安分了。“我想打两张牌,一张生态农场,一张休闲乡村旅游。这样,农场将走上农业现代化路。”杨金秀说,“农业现代化”是什么意思,她还说不上来。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这个词,所以想这么干。

  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屏山共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3300多万元,解决526名妇女创业资金难题;扶持居家灵活就业示范点2个,妇女农村专业合作社4个。

  大乘镇岩门村

  致富

  茶

  带着乡亲种富硒茶既要市场也要品牌

  屏山有什么产业?被问及者,总会脱口而出:“一纺二富硒三库游。”即纺织业、富硒农产品和向家坝电站库区旅游。其中,最令屏山骄傲的是富硒含量。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果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屏山的2.4万公顷大面积天然富硒土地,是发展特色农业理想园地。

  “富硒农产品中,茶已成为重要支柱。”当地干部说,要说屏山茶叶,就不得不提“岩门茶”和背后那个人。

  这个人名叫张德兵。2月11日下午,驱车来到大乘镇,一提张德兵,无论老小,都说“熟得很”。为何熟悉,因为茶。

  张德兵,今年38岁,他家在岩门村复兴组,离大乘场镇20多分钟车程,步行一个多小时。这里海拔800米左右,当地人称“十二坡”。

  1997年,张德兵出门打工。“打工是挣钱了,但总觉得不甘心。”张德兵说,因为,一旦离开城市,仍觉得“一无所有”。

  一次,他到广州一家茶厂拜会朋友,由此产生了回家种茶的冲动。

  冲动就行动。1999年夏天,张德兵回到“十二坡”。先与舅舅做茶生意。因理念有异,张德兵决定“单干”,邀请两个志同道合朋友,先把自家几十亩水稻田,放干种茶。

  “不种谷子,种茶叶,吃什么?你没挨过饿,不知道饿滋味。”见孙子“不安分”,爷爷张文凤用俗言教训:大小岩门十二坡,磨子不叫不烧锅。

  爷爷反对没起作用,张德兵早已横下心:“要一条道走到黑”。他知道,十二坡种出来的茶叶,富含硒。

  时至2002年,张德兵一亩地收入达到好几千元。这下,邻居们坐不住了,纷纷登门要与张德兵伙起干。

  杨兴富就是其中之一。如今,杨兴富家3亩地,全部种成茶叶。“第四年收成时,净得纯利润一万七。”

  几年过去,“十二坡”种茶面积超万亩。产值也从50多万元飙升至600多万元。

  “靠茶叶贩子,我们会失去市场和品牌。”张德兵牵头成立专合社和销售公司。去年底,茶叶生长季,他又投资200多万元,扩大茶厂规模,还作了技改。

  加入专合社划算不划算?杨兴富有本账:茶叶单价提高了,销售环节还能“二次分红”。

  ,屏山全县茶树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建成4个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实现茶叶产量1.1万吨、农业产值4.8亿元,茶叶综合产值13.5亿元。

  干出新成效

  屏山

  梦

  要创业要自己干事

  “我们屏山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精神”

  “作为屏山人,头戴穷帽子,我心里不是滋味。所以我要创业,要自己干事。”站在“十二坡”茶园里,张德兵说,像他这样的创业青年,还有很多很多。通过身边人,他发现,大家总有一股劲:肯吃苦,敢创业。

  给桂圆树剪枝,杨金秀老公李万富很舍得“下手”。如何才能结更多果?剪掉中间枝桠让树型呈倒放雨伞状。“不管中间那根枝桠多么茂密,我都舍得剪掉它。没舍,哪来得?”李万富说,服务向家坝水电站,舍得家园。如今,追求幸福生活,屏山人更“舍得干”。

  屏山“内动力”何来?“我们屏山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精神。”屏山县县委书记邱东林说,张德兵和杨金秀两位创业者,是屏山人“不等不靠、实干兴县”精神的践行者。正是依靠这种精神“内动力”,在“发展十年期”第一年,屏山便在交通、产业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

  前不久,在政协屏山县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闭幕式上,邱东林说,是“深化拓展年”,他代表县委承诺“要立足新常态,干出新成效”。

  这份3600多字讲话稿中,“干出新成效”多次出现。

  什么样才算“干出新成效”?邱东林这样规划:干出外畅内通;干出工业增量提质;干出旅商人气提振;干出加快安居脱贫。

  与此同时,屏山未来“计划”也已出炉:到2019年,屏山县经济总量达7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580元,扶贫对象稳定实现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到2020年,全县GDP总量达1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3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218元。

  这组未来计划数据意味什么?意味屏山将在2020年“扔掉穷帽子”,与宜宾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标签: 屏山 宜宾 岷江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