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织虹人——紫云黔华农业创始人母丽华速记

时间:2018-02-22 编辑:Bess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风雨织虹人——紫云黔华农业创始人母丽华速记

母丽华(中)与村民一起除草

  眼前这位,是很多人公认“最有闯劲、最有担当”的企业家。她衣着朴素,肤色黝黑,略显沧桑,透着几分乡土朴实气息。

  她创办的企业,在2016年4月9日全省农业产业现场观摩会上,被副省长刘远坤誉为“最有生命力的园区”。

  她叫母丽华,今年39岁。“我这个样子就像火花蔬菜一样,有点早熟。”她这样调侃自己。2013年她创办的黔华农业面积1200多亩,拥有大棚30000多平方米,是紫云自治县低热河谷早熟蔬菜示范园规模最大的供港蔬菜基地。她所探索的“倒租反包”模式,目前已解决60多户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超过4000元。

  她一次次从失败中爬起,始终用坚定的信念、灿烂的微笑鼓舞和感染大家。——她的微笑是风雨中最美的彩虹。

  对母丽华的采访仅仅两个多小时,但她的故事却令人久久回味。

  从城市到农村的转型

  母丽华生长在一个殷实的家庭,父亲曾担任过县里的领导干部,但她并没有养成娇惯、坐享其成的性格。结婚后,她辞去了国企的工作,2005年起,她开超市、从事白酒销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人生“第一桶金”。

  随着网络购物和现代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母丽华的生意受到不小的冲击。“超市和白酒销售,走着走着路就窄了,我内心一直觉得那不是自己真正的事业。”她开始思考转型。

  听到紫云自治县大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母丽华嗅到了商机。“我当时就觉得农业是根本,什么时候人们都需要。”母丽华说。

  几经考察,2013年6月,母丽华带着她的全部积蓄来到当时的火花乡,这里的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气氛热烈,一如这里高温的河谷气候。“我把全部资金都投了进去,第一期流转了900多亩土地。”

  紫云自治县低热河谷早熟蔬菜示范园是贵州省100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共2.5万亩,目前入驻的企业和合作社46家。母丽华的规模是最大的,居龙头地位。

  在进入这个行业前,母丽华认真思考过,自认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严峻的现实还是让她措手不及。“之前没有想到有这么多困难,进入之后尝到很多心酸。”

  短短3个月,母丽华投入的100多万元全部打了水漂。

  “还是没有经验。”母丽华总结最初的失败。“没有考虑成本,每天8小时工作制,准时上下班。”她笑称这种模式是“学大寨”、“大包干”,大家一起上下班,钱花了,时间花了,但产值就是没做出来。

  第一季蔬菜从播种到采收,3个月时间开了100多万元工资,产品却只卖了20多万元。

  “后来我们又把土地划成区块,分组上工,但照样不行。还是与农业生产规律不贴合。”母丽华说。

  “倒租反包”打开发展空间

  “当时我心里有些动摇,但很短暂。我还是坚信农业是一条有前景的路。”母丽华笑着说。

  2014年,母丽华融资200多万元用于再次投入生产,流转的土地增加到1200多亩。又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建了3万多平方米的大棚。

  “但2014年仍然亏损。”母丽华一边趟过水渠的桥墩,一边介绍。当年经历了一场霜灾,但主要问题还是劳动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从进入农业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劳动力成本量化到工人身上,降低成本,但采取了很多办法都不理想。”2014年下半年,母丽华花了很多时间外出考察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她说,“该交的学费省不得。”回来之后,她召集公司员工、部分农户充分讨论,选择出路。

  年初,母丽华提出“倒租反包”小农户模式,从农户手里把土地流转出来,统一平整,修建好大棚等配套设施之后,再划成小块反包给农户管理。每户承包10到15亩,黔华农业公司负责提供种子、肥料等全部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安排阶梯式播种,让农户每天都有采收。农户将农产品采摘后交到公司,公司论斤付酬。

  “以成品来算老百姓的工资,这样,劳动力就不浪费。”母丽华说,农户根据作物生长合理安排时间,“为自家种田”,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公司效益明显提升。

  黔华农业“倒租反包”的成功经验迅速在园区传开,其它公司纷纷采取这种被誉为“公司+农户最有效的模式”。

  午后的四大寨乡落成村十分闷热。两点多钟太阳正烈,村民郭兴华夫妇就来到了他们承包的大棚里干活。“现在正好拔草,拔出来的草很快就会被晒死。”郭兴华说。

  母丽华下地和他们一起拔草、拉家常,她的手在菜苗间灵活地穿梭,一把一把的草被她甩到垄边,动作十分娴熟。

  郭兴华原来在城里做泥水工,“一个月也能挣五六千,但除掉吃用,根本不见钱。”这位中年男人个头不高,却很精干。他咧嘴笑了笑,一脸诚朴。“我们家包了15亩地。”他的妻子任春花告诉记者。

  “现在是雨季,田里糟水,菜长得不好,我们这个月只有5000多块钱。最高的时候我们一个月有14000多块,这种模式很好。”郭兴华对现在的收入十分满意,尤其是在家门口就业,他能照顾好自己年老的母亲。

  “像郭兴华这样的农户现在已经有60多户,有些是贫困户,有些是在外打工回来的。我们还在继续发展,关键是要先培训他们掌握技术。”母丽华说。

  “园区成立之后,当地老百姓收入增加了,有土地流转费,有工资,就近务工还能照顾家,初步估计收入是以前五倍以上。现在蔬菜带动的区域,比如落成村就已经全部脱贫。”火花镇镇长吴江涛说。

  笑对风雨的女强人

  路边一片倒塌的钢架大棚触目惊心,这是前不久暴风雨造成的结果。“有几千个平方,一夜之间全倒了,要修复起码得几百万。我当时痛哭了一场。”母丽华有些羞涩,完全看不出当时的悲痛。

  “这么大的损失,我们看着都痛心,但她(母丽华)仍是笑嘻嘻的,该干嘛干嘛,有什么在她的心里,她都不讲出来。”在黔华公司任计数员的杨再琴说,显然她不知道母丽华偷偷哭过。36岁的杨再琴是本地村民,多年来一直在外打工,2013年来到母丽华的公司工作。“本地有活干,谁还想出去?在家里还能照顾好娃娃。”杨再琴说。

  “虽然她是个女同志,又是城里人,但她坚强得很,我们男人家都赶不上,正宗的女中强人。”郭兴华这样评价母丽华。

  “县里的领导来看过了,他们表示将大力支持我们修复大棚。”母丽华说,自然灾害每年都有,尤其是夏天。“我们已经着手修复,要赶种冬季的蔬菜。”

  “我们一定为园区企业搞好服务,让他们专心抓生产。”上任不久的四大寨乡党委书记王德付说。

  岸边的一块豇豆田延伸到远处的山脚,长长短短的豆条密密地从枝叶间垂下。“这里的豇豆每天采摘、每天发往香港。”母丽华说。

  由于产品质量好,黔华农业已经成为供港蔬菜基地。“我们的产品是免检的,今年我们和香港签了1680万元的供货合同,按照现在的状况,要完成任务应该没问题。”母丽华笑着说,市场大得很,只要生产得出来,多大的量香港那边都能消化,“香港人说我们的菜口感好。”

  “我们的农产品是很有优势的,一是有生态优势,无污染,二是我们有冬季蔬菜优势。我是很有信心的。”母丽华说,今年,她聘请了专家负责抓生产,她将把精力主要投向销售,把好的卖点提炼出来,做强品牌优势,针对目标市场把销售做上去。

  “现在我们正在向香港政府申请放心农场的牌子。”母丽华说。

  “做农业至少要有3年的摸索,种什么、怎么种都要试验,目标市场也需要时间去开发。我现在正好3年,现在的产品很畅销,市场很大。”母丽华信心满满,“我的方向很明确,我不会改行的。”

  “园区里有很多外地企业家,我作为本地人,一定要竖起这个标杆。”母丽华说,黔华农业是园区的龙头企业,一定不辜负这个地位,发挥好带头作用,带领大家打开销路,提高效益。

  站在豇豆田边的一个小山包上,一排排大棚整齐地排在山槽子间,向远处延伸开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如这片山区通往幸福生活的金光大道。

    标签: 丽华 农户 农业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