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猪倌”报桑梓 致富不忘穷乡亲

时间:2019-07-19 编辑:Berg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这个是自动取水器,猪仔们轻咬这个开关就能自动饮水,我们这个新养殖基地里的设备全是按照现代化畜牧养殖要求配备的,既环保,而且还能节约人力,提升养殖效率……”7月27日上午,记者随陈昌德一起参观由其任负责人的专业合作社,眼前这个占地面积300亩,集立体养殖、生态种植、休闲垂钓、循环利用于一体的农业现代化生态产业园已于去年年底正式投入运营,12个立体化养殖猪舍已经建设就绪等待验收,过不了多久,活蹦乱跳的小猪仔们就能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从门外汉到小有名气的养猪专家

  40岁的陈昌德是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也是一家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说起自己养猪的那些事,这位憨厚黝黑的汉子就再也止不住话匣子了。

  “2006年以前,我是干土建的,说白了就是包工头,那几年行情不好,资金周转经常出现困难,有一次我从外地回来,得知那时周边有亲戚朋友在搞生猪养殖,多方了解以后,感觉到做这个还是大有可为的,冷静思考后下决心转行。”陈昌德说。

  既然要干,那就一定要干好。这是陈昌德一直秉持最朴素却也是最可贵的信念。然而隔行如隔山,想入门一项技术并非易事,陈昌德告诉记者,2007年的时候,他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吃住在池州的一家生猪养殖场,免费给别人打工。从“小老板”到“学徒工”,陈昌德放低姿态,虚心求教,为的就是取到生猪养殖的“真经”。

  掌握了入门的技术以后,陈昌德再也按捺不住创业的心,2008年刚过完年,他便和三个朋友一起,流转了白泽湖乡先锋村50多亩的土地,筹措了一笔资金,搞起了一个养猪场。

  “从连生猪公母都分不清的门外汉,到全市范围内小有名气的养猪专家;从年出栏生猪不到4000头的小养殖场,到年产值2400万元,年盈利近200万元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农业产业基地,我相信,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陈昌德说。

  多年的苦心经营,让陈昌德老养殖场厂的规模翻了一倍,企业的财富在不断积累,“不安分”的陈昌德那时也在思考,要采取什么样一种方式,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

  依靠政策做大做强生猪产业

  ,宜秀区畜牧局白泽湖乡开展了一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陈昌德作为一名学员第一次坐在了教室了,聆听专家的讲座。一天下来,他感觉到自己再也坐不住了。生态型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名词是那么令人好奇,又是那么陌生,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他的脑海里不停地跳跃,令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

  “种养结合,既环保,又能充分利用资源,我也要搞一个这样的生态农业产业基地!”说干就干,他把自己的想法立即跟有关领导进行了汇报,很快就得到了区、乡两级的高度重视。区农业局和乡党委、1212认真分析了他的发展思路和资源优势,并紧密结合精准脱贫工作,建议他将项目放在白泽湖乡的龙华村。作为土生土长的白泽人,能带着自家乡亲们干事创业,共同致富,是陈昌德一直以来的心愿,他没有犹豫,当即同意了乡里提出的项目建设意见。

  2016年6月,陈昌德从白泽湖乡龙华村新冲组流转了300亩土地,开始动工建设新的农业产业基地。然而钱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基地建设的虽初具成效,但也遇到了资金的瓶颈。年初,在龙华村两委的引导下,由陈昌德负责的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龙华村21户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92万元到合作社,为陈昌德的产业基地建设添油加力,而这21户贫困户每年享受合作社收益的最低保障分红。

  “土地问题解决了,资金问题解决了,还能通过产业扶贫带动周边家里条件不太好的乡亲们脱贫增收,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陈昌德说。

  带领贫困户一起奔小康

  杨上祥就是陈昌德口中这样一位因产业扶贫实现脱贫的贫困“老乡”。杨上祥的妻子身体不好,父亲年过八旬,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要负担两个孩子的学费,一家人的生活一度十分拮据,2014年杨上祥一家确定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杨上祥告诉记者,以前他每天都要到十几公里外的城里找事情做,路途遥远,来回不方便,工作还不稳定。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经过村里介绍,他被聘用为合作社的职工。在家门口务工,他感觉自己轻松了许多,每天都乐呵呵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合作社,杨上祥家里的情况,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杨上祥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他在合作社代养了四头生猪,每年每头猪有300元左右的收益,一年下来就是1200元;他自己也申请了区级特色种养奖补资金,四头代养的生猪每年能够享受到区里的财政补贴1200元;,在龙华村扶贫干部引导下,他又申请了金融扶贫全额贴息小额贷款5万元入股了合作社,这一项每年能够拿到3000元左右的最低保障分红;通过在合作社务工,一年下来也能挣到万把块钱。辅助以政策兜底,一家人每年能有近2万元左右的收入。

  “在合作社做事拿到的这些收入,解了我们一家人的燃眉之急,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好政策,让我们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我要趁着自己身体还行,把两个孩子供出来,教育他们好好读书,步入社会以后,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回报社会。”杨上祥说。

  像杨上祥一样,在龙华村,还有27户贫困户,他们或是通过土地流转;或是通过生猪代养、特色种养奖补资金,或是通过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分红,或是通过就业扶贫,享受着合作社为他们带来的脱贫红利。今年,龙华村还创新了脱贫方式,通过村集体入股企业分红,并将分红金量化后为贫困户配股,将股金作为产业发展启动资金,委托企业购买生猪,由企业代养,贫困户继续受益。

  陈昌德清楚,生态产业园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在这条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上,他励精图治,用自己智慧和汗水创造着财富,而作为宜秀区白泽湖乡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他也主动挑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竭尽所能,带领龙华村的贫困户,走出一条全面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