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瓜类细菌性角斑病

时间:2024-02-06 编辑:Burk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由丁香假单胞黄瓜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叶斑和果斑病是黄瓜、甜瓜的重要病害,各地棚室都有发生,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病更为严重。该病还危害南瓜、西葫芦、西瓜、冬瓜、苦瓜、丝瓜等作物。对于黄瓜,该病称为细菌性角斑病,对其他瓜类,通称细菌性斑点病或细菌性叶斑病。


  【症 状】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卷须和瓜条也受害。黄瓜幼苗子叶和真叶发病,初生水渍状凹陷斑,圆形或近圆形,以后变为黄褐色而干枯。成株叶片上产生针头大小的暗绿色水渍状斑,后变淡褐色,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湿度高时叶背面病斑上产生白色菌脓,干燥后成为一层白色透明薄膜,病斑质脆,易开裂穿孔。茎蔓、叶柄、卷须发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纵向扩展成短条状,高湿时溢出菌脓,可纵向开裂水浸状溃烂,干燥时变褐干枯。果实上的病斑最初也是水渍状,近圆形,后变为灰褐色,不规则形,病斑中间常产生裂纹。潮湿时,病部溢出污白色菌脓,并发细菌性软腐病后,果肉变褐腐烂,有臭味。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早落。


  甜瓜病叶上生半透明油渍状小斑点,后变为近圆形至多角形黄褐色病斑,边缘常有深绿色或红褐色晕环。果实上病斑初为深绿色油渍状的小点,后中部变褐色,形状多不规则,龟裂或形成溃疡。西瓜叶片上初生水浸状半透明小点,后扩大为黄褐色近圆形病斑,周边有黄绿色晕环。后期病斑中央破裂穿孔。果实上初生油渍状黄绿色小点,扩大后变成近圆形褐色坏死斑,边缘黄绿色油渍状,后期病部凹陷龟裂。危害各种瓜类,病部在高湿时,都有黄白色菌脓溢出。


  【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黄瓜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 pv. Laehrynzans (Smith and Bryan)Young Dye andWilkie,是一种病原细菌。


  【发病规律】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成为下一季发病的初侵染源。病原菌还可在种皮和种于内部存活1-2年,播种带菌种子可直接引起子叶和幼苗发病。病原细菌通过风雨、灌溉水、农事操作和昆虫传播,从植株的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在一个生长季中,可发生多次再侵染。


  高温和高湿是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的重要条件。发病的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即使温度较低,但湿度高,发生也相当严重。重茬地遗留菌源较多,发病也较多。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良,浇水过多,栽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田间郁闭以及磷、钾肥不足等都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黄瓜的抗病材料有82大雌性系、大衙8303、87-4、Bl0、94-35、94-30、89121、农大甲号等,抗病品种有龙杂黄3号、龙杂黄6号、92-29、92-13、津春1号、农大9302、中农5号、中农13号、87-2、北京黄瓜301等。


  2.种子处理黄瓜种子用50℃温水缦种20分钟。或用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洗净后播种。还可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3%.有报告称,潜伏于种子内外的病原细菌存活期为3年,因而可使用收获后贮存3年的种子,不必进行种子处理。


  3.加强栽培管理重病地块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用无病土壤育苗。高畦种植,合理灌溉,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棚室合理调节温湿度,要适时支架提蔓、绑蔓,加强通风降湿。温室大棚黄瓜要求叶面不结露或结露时间不超过2小时,中午和下午放风,使相对湿度降到70%~80%.如气温达到13℃以上可整夜通风降湿。浇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浇后闭棚,使温度上升,闷1小时后缓慢放风,遇连阴雨或发生霜霉病、角斑病后应控制浇水。不在露水未干时进行农事操作。当季瓜类收获后应彻底清除病残体并集中销段。


  4.药剂防治 于发病初期施农药防治,可选用杀菌剂有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5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锕水剂350倍液,或3%多抗霉素800-1000倍液等,7~10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用5%加瑞农粉尘剂喷粉,每次每667平方米用药l千克。

    标签: 瓜类角斑病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