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人参病虫害防治措施总结

时间:2024-02-10 编辑:Bertha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人参主要病害有苗期立枯病、猝倒病以及灰霉病、白粉病、菌核病、黑斑病、疫病、炭疽病、根腐病、锈腐病、红锈病、细菌性病害、病毒病、日灼病等;主要虫害有金针虫、蛴螬、地老虎、蝼蛄、草地螟、土蝗、柳沫蝉、食心虫等。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

有机人参病虫害防治措施总结

一、有机人参病害及防治

(一)人参立枯病

人参立枯病是人参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可造成苗期成片倒伏死亡,严重影响人参保苗率和参苗质量。

1.为害症状

多发生在土壤干湿交界处。染病部位初期呈梭形、黄褐色斑点,逐渐凹陷,横向扩展绕颈一周时,颈部呈褐色环状溢缩,导致茎叶逐渐萎蔫,参苗站立枯死。参苗受害严重时,叶片萎蔫下垂,颈部变软、弯曲、成片倒伏。湿度大时病部出现淡褐色蛛网状菌丝。种子受害则导致腐烂;未出土幼苗受害则死在土中,造成缺苗断垄。

2.病原菌

病原菌为真菌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病原菌菌丝分隔明显,初期无色,老熟时黄褐色,多呈直角分枝,分枝基部多略缢缩且具分隔。老熟菌丝常形成串状的桶形细胞,逐渐聚集交织形成菌核。菌核似菜籽或米粒大小,深褐色。有性繁殖阶段自然条件下很少形成。

3.发病规律

立枯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状态在土壤中越冬,参籽也可携带菌核。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翌年春土壤温度适宜时,病菌萌发可直接穿透植株表皮侵染植株,以后发病植株产生病菌,可向四周蔓延,扩大危害。

立枯病病菌对湿度要求不严,适宜生长温度20℃-30℃。春季温度连续偏低、湿度大时易侵染。在参苗过密、郁闭窝风条件下,植株发育不良,幼苗抗病能力减弱,病菌易侵染幼苗。立枯病通常较猝倒病要求温度稍高,发生稍晚。吉林省一般6月上、中旬开始发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7月中旬基本停止危害。

4.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秋播田要在早春及时松土覆膜,提高地温;(2)及时挖好排水沟,严防雨水渗灌参床;(3)及时松土、除草、减少土壤板结;(4)严防参棚漏雨,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降低土壤湿度;(5)清除发病区域病株,土壤消毒,控制蔓延。

药剂防治:(1)种子消毒,温汤浸种后,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进行拌种,1kg种子使用50g哈茨木霉菌根部型;(2)土壤消毒,播种前,使用锐真(枯草芽孢杆菌)或复合芽孢杆菌进行土壤处理;(3)畦面消毒,参苗早春出土前,使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2g/㎡喷洒床面,借雨水使药液均匀渗入2-5cm苗床土层;(4)病区处理,哈茨木霉菌根部型稀释500倍液浇灌病区,使药液渗透进病区层,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二)人参猝倒病

人参猝倒病是人参苗期病害,发生普遍,分布较广,严重时可使人参成片倒伏死亡。猝倒病主要侵害2年生以下幼苗茎基部。

1.发病症状

发病部位一般为近地表处幼苗茎基部。染病初期呈水渍状、青褐色,幼茎很快纵向缢缩成线状,幼苗尚未萎蔫时及倒伏,故称“猝倒”。条件适宜时,倒苗处表面及附近床土表面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严重时倒伏参苗表现“图斑状”死苗区。

2.病原菌

病原菌为真菌鞭毛菌亚门、腐霉菌属。病原菌菌丝无色,无隔膜,菌丝顶端或中间形成孢子囊,孢子囊无色,不规则形或者呈姜瓣型,其内形成无色的肾形游动孢子。有性繁殖阶段形成光滑的球形卵孢子。

3.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的形态在土壤中越冬。病菌腐生性强,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以上,富含有机质土壤中存活较多病菌可以直接穿透植株表皮侵入寄主,在表皮的薄壁细胞组织中繁殖、扩展、蔓延,以后染病部产生新的菌体,进行重复感染。

病原菌主要通过风、雨、流水传播。最适侵染温度为16℃-20℃。在气温较低,空气湿度或者土壤湿度过大,参苗过密、郁闭窝风等条件下,植株发育不良,幼苗抗病力减弱,病菌易乘机侵害幼苗病害严重。

4.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地做苗床,苗床要平整,床土要疏松;(2)施用高效有机肥,充分腐熟的有机质,抑制病原菌繁殖;(3)播种不宜过密,适时间苗,防止参棚潲雨和漏雨。

药剂防治:(1)土壤消毒,播种前随生物肥一起撒施锐真(枯草芽孢杆菌)或复合芽孢杆菌进行土壤处理;(2)种子处理,1kg种子用50g哈茨木霉菌根部型进行拌种;(3)畦面消毒,参苗早春出土前,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喷洒床面,用量为2g/㎡,借雨水使药液均匀渗入2-5cm床土层;(4)病区处理,使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500倍液浇灌病区,使药液渗透进病区层,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有机人参病虫害防治措施总结

(三)人参根腐病

人参根腐病是人参较严重的一种病害。一般侵害3年生以上的参根,严重影响人参产量和质量。

1.发病症状

病菌主要侵害幼苗根部和茎基部(地表以下颈部),腐烂参根呈黑褐色湿腐状,后期槽朽状,仅存中空的根皮。被害参苗地上部初期无明显症状,中后期褪绿变黄,萎蔫死亡。

2.病原菌

人参根腐病主要由腐皮镰刀菌侵染所致。腐皮镰刀菌为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真菌。根腐病病菌菌丝纤细、无色、有隔。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镰刀型、稍弯曲,具3-5个分隔;小型分生孢子无色、单孢、椭圆至卵圆形;病菌的菌丝和大型分生孢子上可产生淡褐色、圆形、厚壁的厚垣孢子。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的形态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通过流水和带菌堆肥传播蔓延。镰孢菌主要从伤口侵入人参根部,病部产生新的病菌再次进行侵染,扩大侵害。根腐病病菌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适宜生长温度为29℃-32℃。根腐病主要发生在7-8月份高温多雨的季节,参床低洼、湿度过大、雨季排水不良等发病重。常造成参根腐烂,参苗成片死亡。

4.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注意防旱、排涝,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及时挖好排水沟,严防雨水漫灌参床;(2)及时松土除草,减少土壤板结,以利于降低土壤湿度和提高地温;(3)严防参棚潲雨、漏雨,高温季节注意排水通风,降低土壤温湿度;(4)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用塑料袋包裹带出参地,进行深埋或焚毁,并用有效药剂进行隔离预防,控制蔓延。

药剂防治:(1)土壤消毒,播种、移栽前用波尔多液或松脂酸铜喷洒床面,借助雨水使药渗透进土壤深层,降低病原菌数量;(2)种子、种栽处理,1kg种子用50g哈茨木霉菌根部型进行拌种;或者稀释50倍蘸种栽后移植,春季种植或者移栽,在出苗或者移栽后1个月内,哈茨木霉菌根部型灌根或者拌土均匀撒施,用量为4g/㎡。以后每隔三个月,施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一次,每次2g/㎡。注意初春或者晚秋带有药液的种栽移植易发生冻害,所以药沥干后移植,在沥干过程中避免阳光直晒。(3)病区处理,发现病株及时移除并用塑料袋包裹带出参地进行深埋或者焚毁;并用药液进行处理。哈茨木霉菌根部型稀释适当倍数进行灌根,2-4g/㎡,间隔三个月用一次,拌土撒施或者灌根。(4)移栽或者播种的第二年进行预防用药,初春池面消毒,哈茨木霉菌根部型稀释适当倍数喷洒池面,4 g/㎡;以后每隔三个月使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进行灌根或者拌土撒施一次,2g/㎡;第三年、第四年….从早春池面消毒开始重复用药。(5)土壤调理,可通过接入有益菌或者生物有机肥等能和病原菌产生拮抗作用的物质,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每年早春施肥,加入锐真(枯草芽孢杆菌),并加入益微菌剂,或EM菌剂。

(四)人参锈腐病

人参锈腐病是侵害人参根部的首要病害,可侵害各龄参根。

1.发病症状

参根病部初期呈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锈褐色病斑。病斑边缘隆起、中部微陷,病健交界明显。轻病参根,表皮完好,仅表皮下几层细胞受害,不深入根肉组织;受害严重者,表皮破坏呈锈斑状,且深入根肉组织,发生褐色病变,病斑处积聚大量锈粉状物,呈干腐状或主根横向烂掉。地上部植株矮小、叶片不展,呈红褐色,最终枯萎死亡。越冬芽孢出现黄褐色病斑,病重时在地下腐烂,不能出苗。

2.病原菌

人参锈腐病由锈腐柱胞菌等侵染所致,其病原菌均为真菌半知菌亚门、柱孢属。锈腐病病菌菌丝繁茂,有隔,初期呈白色,多直而具分枝;分生孢子多位圆柱形、无色、单孢或具1-3个隔膜。菌丝和分生孢子内可产生近球形、褐色的厚垣孢子。

3.防治方法

同人参根腐病。

(五)人参灰霉病

人参灰霉病是近几年发生严重趋重的病害,发病率可达40%以上,是人参主要病害之一。灰霉病主要侵害叶片、叶柄、茎秆和果实,发病严重时亦可侵害根部。

1.发病症状

病菌多从受冻害坏死和掐断的花梗处侵染发病,殃及叶柄,致使叶柄腐烂、脱落。茎基部受害多发生于近地表处,茎上病斑呈椭圆形、灰褐色,明显可见灰色霉状物。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和叶缘开始侵染,初期为水浸状、褐色斑点,病斑扩展迅速,呈青褐色至灰褐色较大病斑,多生出灰色霉状物。果实受害呈褐色,多生有褐色霉状物。根部受害呈浅褐色软腐,多生有灰色霉状物。

2.病原菌

人参灰霉病病原菌为真菌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呈淡色,有隔。分生孢子梗较长,多直立,褐色、有隔,顶端具分枝;分枝顶端膨大成头状,其上密生小柄,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葡萄穗状,故而得名“葡萄孢”。分生孢子球形至卵球形、淡色、单孢,后期可形成黑色、不规则的菌核。

3.发病规律

灰霉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的形态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翌年病菌孢子或菌丝萌发,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可直接侵染幼茎,但多经伤口侵染。掐花感病及风雨淋溅、农事操作是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在人参生育期内,可进行多次再侵染,蔓延迅速。持续低温、多雨是病害发生流行的适宜条件。参苗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土壤板结、氮肥过多等均有利于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一般5月中旬开始发病,6月中旬-8月中旬均为发病盛期。

4.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早春管理:①注意排水,严防雪水和雨水漫灌参床;②彻底清除畦面与作业道里面的干枯茎、叶,减少病菌侵染源;③及时松土,苫膜;④预防冻害。(2)夏季管理:①勤观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用塑料袋包裹后带出参地,集中销毁,消灭传染源;②及时遮光,光照过强极易灼伤叶片,益于灰霉病菌侵入,并且留籽田不利于保花保果;③防止漏雨、潲雨。入伏前必须及时遮荫、修补参棚。入伏到立秋间必须适时扶苗、揻苗。

药剂防治:哈茨木霉菌叶部型或锐真(枯草芽孢杆菌)300倍进行叶面喷雾,两者可交替使用。

有机人参病虫害防治措施总结

二、有机人参虫害及防治

(一)金针虫

金针虫又叫姜虫、黄蚰蜒等,属于鞘翅目、叩甲科。

1.为害特征及习性

主要是幼虫为害人参地下部分根茎,一般从参根到地表10cm,绝大多数在5-8cm处为害。金针虫喜低温而不耐高温。春季在地下10cm处地温达到9℃时开始活动,夏季当土温达到22℃以上时,幼虫潜入土中越夏。一般6月上旬至7月中旬是为害人参的高峰期。土壤湿度大、黏重时适合幼虫活动。

1-2年生参苗被害时,幼茎仅剩纤维和表皮部分,被食成丝状,造成幼苗倒伏或将地上部的茎叶拉至地表。3年生人参被害时,多数金针虫蛀入人参根中取食。人参受害后,停止生长,品质变劣,产量下降;重者细菌从伤口浸染,致使参根全部腐烂。

2.形态特征

沟金针虫体色成黄褐色(初孵化时白色),体型较宽,扁平,胸腹背面有1条纵沟;细胸金针虫体色成淡黄褐色(初孵时白色半透明),体形细长,呈圆筒状。

3.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1)秋翻、春翻地耙耱杀卵;(2)消灭田间杂草;(3)诱杀防治,一是黑光灯诱杀成虫,二是糖醋液诱杀成虫,三是毒饵诱杀幼虫,四是堆草诱杀幼虫,或人工捕捉。

药剂防治:在栽参或春季搂池子时,将杀虫剂喷撒在池面上,或春季结合松土及追肥进行沟施。播种期使用15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500-1000g/亩,播种后使用15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1000-2000g/亩。使用前,将白僵菌与细土或沙混匀,或与草木灰、谷壳、麦麸等混匀,进行沟施、穴施或撒施于作物根部四周。

有机人参病虫害防治措施总结

(二)蝼蛄

蝼蛄又叫地拉蛄、土狗、水狗,属直翅目、蝼蛄科。以华北蝼蛄为害较重。

1.为害特征及习性

成虫和若虫在土中咬食刚播下的种子,特别是刚发芽的种子,也咬食人参的嫩茎、主根和根颈。

2.形态特征

成虫:提倡36-55mm,前胸宽7-11mm,呈黄褐色,近圆桶形。前翅覆盖腹部不到1/3,前足腿节下缘弯曲,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棘刺1-2个或消失。

卵:呈椭圆形,长1.6-1.8mm、宽1.1-1.3mm。刚产出的卵呈乳白色有光,后变为黄褐色、暗灰色。

若虫:刚孵出的若虫呈乳白色,体长2.6-4mm;脱皮1次后呈浅黄褐色,体长3.6-4mm;5-6龄后体色与成虫相似;末龄若虫体长36-40mm。

3.防治方法

参照金针虫防治。

    标签: 人参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