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叶有什么副作用?
1、过敏反应:对艾叶的过敏反应主要发生在艾灸过程中。曾有报道称,一女性患者艾灸后出现急性荨麻疹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胸背、腰及四肢出现风团样丘疹、瘙痒,眼睑、口唇及面部浮肿且痒,停灸并服用中药后过敏症状消失。因此,有过敏体质的人在艾灸之前应尽量谨慎。
2、消化道反应:如果食用艾叶量过大,会出现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偶贝还有头昏的现象,因此艾叶出现副作用与食用量有关系。
艾叶的用药禁忌
1、阴虚血热者慎用艾叶。
2、苦酒、香附为之使。
3、血热为病者禁用艾叶。
4、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
艾叶泡脚的功效
1、清降虚火:黑眼圈是很多白领挥之不去的烦恼,肝肾阴虚是导致黑眼圈的主要原因,而滋阴补肾、清降虚火是除黑眼圈最好的方法,如用艾叶水泡脚就能有效地去除体内虚火。
2、驱寒祛湿:艾叶泡脚具有驱寒作用,天天用热水泡脚本来就有促进血液循环赶走体内湿寒的功效,况且艾叶能通十二经络、调理阴阳,经络通畅的人气血就会跟着畅通,而气血健康的人,体内寒气自然也就无处可待。
3、治脚抽筋:夏季温度高,特别是体质虚弱人士容易出汗过多,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容易流失经常会导致小腿抽筋,而使用艾草泡脚具有理气活血、温经散寒的作用,正是防治抽筋的良药。
4、抗菌作用:经常用艾草泡脚能够有效杀死真菌,预防脚气,特别是在夏季如果经常穿球鞋或者皮鞋,双脚长时间得不到透气容易出汗产生脚气,或者湿疹等皮肤状况。这时候就可以每天晚上用艾草泡泡脚,能够有效预防脚气和杀灭真菌。泡过之后双脚会十分舒服干爽。
艾叶的食用方法
1、艾叶生姜煨鸡蛋
【材料】艾叶15克、生姜25克、鸡蛋2个
【用法】将上3味加水适量同煮,待鸡蛋熟,剥去壳,复入原汤中煨片刻。吃蛋饮汤,每日2次。
【功效】温经止血、安胎散寒,适用于崩漏及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2、母鸡艾叶汤
【材料】老母鸡一只、艾叶15克。
【用法】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月经期连服2~3剂。
【功效】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怔仲、失眼多梦、少腹冷痛等。
3、艾叶米粥
【材料】艾叶15克(鲜者30克)、南粳米50克、红糖适量。
【用法】煎取浓叶去渣,再加水同煮为稠粥。月经过后三天服,月经来前三天停。每日两次,早晚温服食用。
【功效】艾叶米粥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治妇女虚寒性痛、月经不调、小腹冷痛、崩漏下血、胎动不安、妊娠下血及宫冷不孕症。凡阴虚血热者不宜服用。
4、艾叶阿胶汤
【材料】当归15克、川芎15克、熟地20克、杜仲20克、菟丝子20克、川断15克、艾叶4克、甘草5克、糯米15克、白芍15克、阿胶15克
【用法】将当归、川芎、熟地、杜仲、菟丝子、川断、艾叶、甘草、白芍、糯米分别用清水略洗,一齐放入砂煲内,加清水4碗,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至药汤约1碗,滤出药汤,加入阿胶溶化,温服,每天1次。或将药渣再加水煎汁,两次药汤中匀加阿胶溶化,分两次服。
【功效】益肾养血、健脾安胎,用于肾虚引起的习惯性流产。症见胎漏下血,色淡红,腰酸腹坠,头晕耳鸣,两腿酸软,舌苔薄,脉沉细滑。
5、艾叶温胃茶
【材料】陈艾叶9克,制香附10克,大红枣5枚。
【用法】前二味按原方比例加大剂量研成粗粉备用。每次取药末20克以纱布包,置保温瓶中,每剂加大枣5枚(剖开),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后分次饮用,1日内饮完。
【功效】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主治受寒饮冷致脘腹疼痛,喜温恶寒,恶吐清水,大便溏泻辨证属寒凝气滞者。和产后感寒,心腹疼痛,得暖则缓,舌苔薄白者。但胃阴不足或脾胃积热者忌用。
6、香附艾叶茶
【材料】制香附80克,陈艾叶15克。
【用法】二味按上述用量加水150毫升,用文火同煎,待熬至欲干时,去艾叶,取出香附烘干,研成粗末,放暖水杯中,冲入沸水,盖闷10分钟后,代茶频饮。
【功效】行气理血,祛除寒湿。主治心气痛,腹痛,痛经。孕妇、气虚无滞以及阴虚血热者忌用。
7、虎杖艾叶茶
【材料】虎杖40克、艾叶炭6克。
【用法】上药捣碎,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300毫升,泡闷15分钟后,分2~3次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效】祛风利湿,行瘀止血。主治产时感受寒湿,或服固涩药过早,致恶露淋漓,过期不止,量少,色紫暗,小腹疼痛拒按,脉涩,证属血瘀者。恶露量多,色鲜红,心烦易怒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