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文条件:选择离污染的入海口或出海口养殖,其次要求氨氮含量低,水体溶氧量在5mg/L以上,此外需根据潮汐情况修建水坝,并根据水温调整池水深浅。
人工礁:搭建人工礁,以供海参休息、生活、摄食。
地形与底质:以岩礁海岸、低洼盐碱地、潮间带等地形养殖为宜,底质以岩礁、乱石、粉土、粉沙为宜。
生物环境:选购优良种苗,其次养殖区域要求无天敌且自然饵料丰富。
一、养殖海参的条件
1、水文条件
(1)海参对水文条件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对水质的要求,如果水质不达标,海参养殖是注定失败的。首先我们要选在远离污染的入海口或出海口,其次就是海水中氨氮含量低,而水中的溶解氧要达到5毫克/升以上。
(2)这些是最基本的水文要求,其次就是养殖的水体中有害物质要低于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还有就是根据潮汐情况合理的修建水坝;观察降水量和集雨面积,防止陆地淡水进入养殖池中。最后就是要了解当地海水的水温变化情况,决定池水深浅度。
2、人工礁
(1)礁石在养殖海参中也是比不能少的一个条件,而我们大多都是采用人工礁。礁石主要是给海参提供一个休息、娱乐、生活、摄食的场所。我们最常采用的礁石通常就是石块礁、水泥管礁 、塑料管礁、瓦片礁,不同的礁石我们搭建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具体搭建方式可咨询)。
(2)除了这几种比较常用的人工礁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礁也是可以的,比如说空心砖、水泥板、废旧轮胎、鲍鱼笼、陶瓷管、竹筐等,这些也都能用作礁石使用。
3、地形与底质
(1)养殖场的地形和底质也是很重要的。通常来说海参养殖场不会选在风浪大的地方,最好的就是比较平缓的内湾和海岸,比如说岩礁海岸、低洼盐碱地、潮间带都是极好的养殖场地。
(2)其次就是我们在建设养殖场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避风、避洪等自然灾害问题,这样才可以确保养殖场能顺利进行。最后就是底质的问题,最好是岩礁、乱石,或者是粉土、粉沙为底的地块,这样养殖池才能具备足够的载重力。
4、生物环境
(1)生物环境其实主要就是指海参种苗基地以及敌害和竞争生物的存在。首先我们建设海参养殖场的地方要有人工培育的种苗,由于海参是不宜长途运输的,那么选购种苗要方便,这是生物环境中的一点。
(2)其次就是要了解当地水产生物对海参的影响,要排出危害性大的区域,选择富含饵料的区域,这是生物环境的另外一点。
二、海参越冬期如何管理
1、管理要点
根据气候的变化,海参的越冬期可分为封冰前、封冰期以及融冰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管理措施皆不相同,任何一步出现差错,都有可能会导致海参越冬失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封冰前管理
(1)气温下降,水温也随着下降,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水温,有助于保持水底环境的稳定性,能防止因风力和温蒂给水质和底质给海参应激反应和疾病发生。
(2)另外提高水位还能抑制水草植物的生长,不同地区温度不同,所以水位也不一样,通常在1.5-2米之间。还要加强水质和底质的管理,在秋季时是还是摄食最大时间,所以养殖池底堆集了大量放入排泄物,会在低温环境下发酵变质,产生有毒物质,造成海参大批死亡现象。
(3)所以在封冰前要全池泼洒氧化性底质改良剂,分解有机质,改善底质、解毒,使海参安全生长。和底质一样,水质的管理也不容忽视,冬季温度较低,水质较难变质,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溶氧,溶氧不足,造成海参缺氧死亡,所以在封冰前要做好溶氧措施。
3、封冰期管理
(1)在封冰后要定期检查水质和海参的情况,尤其要注意水质缺氧和气泡病,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减少损失。冬季下雪会影响水体中藻类的光合作用,降低水体溶氧,所以下雪后要及时清除冰面上的2积雪,使藻类能正常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增加溶氧,以免造成缺氧现象。
(2)当气温回升后,光照时长增加,水中的藻类和草类生长旺盛,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也较多,这样就会导致水体的溶氧过度,不及时释放,就会引起气泡病的发生,这时就要在冰面打冰眼,释放掉多余的氧气。
4、融冰期管理
(1)在气温逐渐上升,冰面逐渐融化时就开始进入融冰期,这时水体中的盐分和温度会急剧下降,极易引发应激反应导致海参死亡。在冰层较厚的地区,在融冰期时冰层融化会导致大量淡水在表层聚集,导致下层缺氧,所以在这时就要及时把这些淡水排出,注入新海水。
(2)还有就是处理底质了,封冰时间较长,底部有大量的死亡腐烂的水草植物,它们会发酵累积有害物质,还融冰时气温回升,海参开始摄食,会将它们吃掉,就会引发肿嘴、化皮等现象。
(3)所以要融冰后要及时投放改良剂分解池底有机质,如果发现肿嘴、化皮等现象,可全池投放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消毒处理,不建议施用刺激性较大的消毒剂,以免引起海参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