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德明:做好皖南鸭脚包,潇洒“走”四方

时间:2019-05-14 编辑:Bess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钱德明:做好皖南鸭脚包,潇洒“走”四方

  小小鸭脚包,“走”上了中央电视台,“走”进了上海世博会,“走”到了北美洲……提起皖南知名特产鸭脚包,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安徽省宣城市德明食品厂厂长、民革宣城市委会第三支部党员钱德明。

  传承发扬祖传技业

  现年52岁的钱德明,出生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鸭产品”世家,是当地“水阳三宝”之一鸭脚包等系列产品的“掌门人”。说起这个回民汉子,他似乎天生注定与“鸭产品”有着不解之缘。

  民国时期,钱家就开始经营祖传小食店,尤其擅长做板鸭、卤鸭、炖鸭等“鸭食品”。抗日战争爆发前,钱德明爷爷钱文继腌制的板鸭风味独特,生意兴隆。然而,在板鸭制作过程中,会产生鸭脚、鸭心、鸭肠、鸭翅等下脚料。钱文继开动脑筋,大胆尝试:将鸭心切成细条,包在鸭掌里,外用鸭肠一道道缠绕起来,经过特制方法烹制。吃起来,有鸭心的肉质口感,又有鸭肠的爽脆嚼劲,还有啃鸭掌的惬意,格外可口。钱文继给自己的“发明”起名“鸭脚包”。钱文继将自己独创的鸭脚包用来招待客人,大伙儿都称赞“鸭脚包好吃”,临走时还要给亲朋带些回去尝鲜。钱文继忽发奇想,既然大伙儿都觉得鸭脚包味道好,何不多做些拿到市场上去卖。很快,钱家小食品里多出一种鸭食品——风味独特的鸭脚包。钱德明的母亲嫁到钱家后,跟在公婆后面学做鸭脚包,不久,就掌握了祖传鸭脚包的制作“技艺”。

  1980年,钱德明高中毕业后来到水阳供销社饮食服务部工作。那时候,恰逢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来。骨子里涌动着从商热血的钱德明,再也坐不住了,决心到商海当“弄潮儿”。1982年,钱德明赴南京、马鞍山等周边城市考察,看到城里的个体小吃店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回到水阳后,钱德明毅然辞去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工作,重操钱家祖传小食店旧业。他选择了从最拿手的盐水鸭入手,慢慢发展到烤鸭、炖鸭、牛肉脯子和其它食品。

  1982年下半年,母亲建议钱德明重拾钱家“鸭脚包”。此前,钱德明别说见过鸭脚包,就是连听都没听过。因为,在合作化时期,母亲的家庭出身不好,被认定为“小商贩”,家里的东西全部被没收了。这让钱德明的母亲一直感到后怕,不敢提及祖传鸭脚包的事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大环境的改善,他的母亲重新挺直了腰板,向钱德明说出了尘封已久的家族“秘密”。

  在母亲手把手的指导下,钱德明一气呵成、成功“复活”祖父时代的鸭脚包。过程如此顺利,他显然有些始料未及。但祖父时代的鸭脚包制作相对比较简单,口味单一,与现代人的饮食要求相比,还有些差距,钱德明觉得,应该还有值得挖掘的地方。为此,他四门不出,潜心研究,大胆创新,致力于“改造”祖父时代鸭脚包的口味。钱德明翻阅了大量中草药书籍,不断摸索,反复试验。他不知熬了多少夜,吃了多少苦。每当研制出一种新口味,他都会让家人和邻居品尝,广泛听取家人和邻居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他再进行相应调整,再请大家品尝,直到大家都感到满意为止。有一次,他为了追求一种理想的口味,居然反复试验达十余次之多,家人和邻居都笑称“品尝饱了”,“节省了一笔伙食费”。

  经过长达三个多月的不断摸索,钱德明将传统配方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辅以数十味佐料,经数十道工序,制作出了既口味精细深厚又适合现代人饮食特点的钱氏鸭脚包。与祖父时代的鸭脚包制作相比,他制作的鸭脚包,外观呈琥珀色,晶莹剔透,光泽鲜亮,色香味浓,风味独特,既可做下酒菜助兴,又能当小吃解馋。由于采用了低盐低糖的配料方法,钱德明的鸭脚包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科学膳食和营养健康的需求。

钱德明:做好皖南鸭脚包,潇洒“走”四方

  跟祖父当年一样,刚开始,钱德明也只是端出一盘用以待客,推荐给远亲近邻品尝。上桌的的鸭脚包香气四溢,咬起来筋斗而生津,大家品尝后纷纷叫绝。一位来自南京的客人这样评价:“皮薄而嫩,骨酥而脆,嚼一嚼都舍不得吞下去,而且越嚼越香,喉间有久久不去的回味感。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味!”品尝过后,大伙儿都建议钱德明将“鸭脚包”拿到市场上出售。

  自1983年开始,钱德明在当地开始出售少量的鸭脚包。刚开始两年,一年中只卖出几千个鸭脚包。好东西人们总会抢购的。慢慢地,鸭脚包开始在当地俏销,一位精明的水阳商贩名叫付忠,他凭借自己贩运土特产的经验,判定鸭脚包肯定有市场,于是,就从钱德明家批发鸭脚包,然后贩运到宣城市区销售。由零售起步,他很快成为鸭脚包的总代理商。其他小商贩看到鸭脚包如此红火,便仿照生产,然后销售。到了1990年,鸭脚包便成为宣城市区酒店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菜肴。

  发展壮大鸭脚包产业

  随着鸭脚包市场销量的增长,钱德明感觉到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了。于是,他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计划,筹划兴建一个食品厂,招收一批员工,注册一个商标,准备大干一番。水阳镇党委、政府也对此看好,表示给予鼎力相助。

  2005年,镇政府将镇西3公里的一块地无偿划拨给钱德明,让他放手做大“鸭脚包”,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很快,13间12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2400平方米的大晒场一挥筑就。为提升鸭脚包的品质和档次,他加大投入,建立了检验室,添置了2台真空包装机和一个冷库,并申报和注册了“钱德明”牌商标、条码,同时招募周边村民进厂当工人。2006年初,“宣城市德明食品厂”正式挂牌。从此,钱家的鸭脚包告别作坊式生产,走上了正规企业化生产与发展之路。2011年5月,在水阳镇的大力支持下,钱德明在食品厂东侧又征地5亩,投入800多万元,正式启动“宣城市德明食品厂”二期扩建项目。当年底,二期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新项目上马后,德明食品厂产量、产值强劲增长,与上年相比均实现翻番。2012年,德明食品厂实现产值800多万元。2013年1到9月份,德明食品厂实现产值660万元,好于历年同期水平。

  食品厂产量、产值的大跃升,随之带来了企业及其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的大提升。2009年7月12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魅力宣城”大型综艺晚会上,央视主持人董卿和著名歌手王力宏现场推介了“水阳三宝”之一的鸭脚包。央视从本质、本味、本形、本色等方面入手,侧重介绍了鸭脚包的生产工艺和祖传配方两大亮点,让众多广大的观众进一步了解了皖南这一大特产。央视晚会播出的第二天,钱德明就接到了众多省外客户打来的洽谈咨询电话。钱德明说:“鸭脚包能够登上中央电视台,这是对我们公司产品品质的认可和支持。我们为此感到很高兴,但也感到压力很大。我们只有精心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才能更好地回报央视媒体对企业的支持和关心。”

  之后,央视十套“希望英语”和央视七套“每日农经”栏目组先后慕名而至,以专题的形式,向全国电视观众推介“钱德明”牌鸭脚包。农民日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各类媒体也对钱德明的“鸭脚包”及钱德明本人进行了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了鸭脚包,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并接受了鸭脚包。一时间,“钱德明”牌鸭脚包销势一路升温,销量一路飘红。

  近年来,“钱德明”牌鸭脚包、鸭翅等系列产品,以其独特的品质饮誉海内外,受到消费者普遍好评,先后荣获“宣城市消费协会推荐产品”、“宣城市消费者放心产品”等殊荣,“钱德明”商标获评“宣城市知名商标”,产品通过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认证。

  亮相世博,走向世界

  鸭脚包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使得德明食品厂的核心竞争力也随之提升。2010年6月,“上海世博会安徽周”主题博览会在上海世贸商城举办。“钱德明”牌鸭脚包作为全省食品行业领军品牌,亮相在安徽周的“安徽省名牌产品展”展区。“钱德明”牌鸭脚包魅力尽显,令中外游客大加赞赏,成为世博会安徽周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引发国内外众多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采访报道。一位台湾客商还特意赶赴现场,饶有兴趣地了解皖南特产“钱德明”牌鸭脚包。“这个鸭脚包不错,我要多带点回去,让家人和朋友品尝。”临行时,这位台湾客商一下子买了200多只鸭脚包。主题博览会期间,德明食品厂与省外企业、客商签订订单和各类合作协议20余份,并与合肥代理商成功签订代理协议。

  钱德明携带着“钱德明”牌鸭脚包、鸭翅等系列产品,先后参加了合肥徽商大会、重庆全国旅交会等各种会展,以此强化品质,叫响品牌,打开市场。他紧紧抓住食品产业大发展机遇,强化食品厂的产品品种,加强营销策划,同时把握食品产业安全性、健康性、时尚性发展趋势,让“钱德明”成为扬名天下的知名品牌,形成了独特的市场优势。全国各地订单如雪片飞来,“钱德明”牌鸭脚包潇潇洒洒“走”向了四方。目前,德明食品厂产品销售半径已覆盖苏、浙、沪、鲁、闽、赣等地区,并远销港澳台地区。不久前,鸭脚包甚至“走”出了国门,远销至美国。

  “只有心怀天下,志当高远,企业才能做大做强。”眼下,钱德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谋篇布局。德明食品厂正组织技术力量,积极研发麻辣、水果等多种口味的鸭脚包产品。同时,钱德明计划投入1千万元,在水阳镇食品工业园进行清真熟食品加工项目。现在,该项目已进入洽谈征地阶段。钱德明信心满满地说,这个项目将在2013年底开工,2014年下半年竣工投产。到时候,德明食品厂将生产出更多精工实料、精美可口的鸭脚包、鸭脖、鸭翅、鸭舌等系列鸭产品。

  钱家小小的鸭脚包,从民国走来,从水乡走出,正一步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