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伏是指伏天结束。
1、出伏后,气温将会逐渐下降,但是此时的气温仍旧比较高,并且还会有将近大半个月的高温天气。
2、三伏天一般在8月中下旬结束,但如果想要天气真正凉快下来则需要等到白露节气后。
一、出伏是什么意思
1、出伏表示是过了伏天,意味着伏天结束。时间是在三伏天结束后的第一天。
2、通常来讲,出伏就代表着出了伏天,炎热渐消;而处暑节气更代表着暑气告一段落,天气也越来越凉爽。
3、不过在南方一些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也就是传说中的秋老虎。
二、出伏后还要热多久
1、出伏后还要热大半个月左右。
2、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炎热的时候,而三伏天一般在8月中下旬结束,此时气温虽然会有所下降,但整体还是十分炎热。
3、要等天气真正凉快下来通常要到白露节气之后,而白露一般是在每年的9月7日到8日之间,所以出伏之后还要热大半个月左右。
三、出伏后注意什么
1、注意保暖
进入秋天后,天气凉爽了,然而因为“秋老虎”作祟,温度一日三变。中午还是非常炙热的,享受空调或风扇的阵阵清凉是比较惬意的,但不要一昧贪凉,不要忘了傍晚温度突然下降,凉上加凉,瞬间很冷,身体一下适应不过来,容易犯感冒,要特别注意关空调或风扇,添加衣服保暖,以防风寒感冒,朝晚要适当加多件衣服。
2、注意休息
处暑后,非常多人容易感到疲乏,这就是所谓的“秋乏”,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自然界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衰盛也随之转换。曾经过昼长夜短的盛夏,大多数人都觉得睡眠不足,此时如果像夏季一样晚睡,“秋乏”更容易出现,秋天晚间凉爽,做到“两早一干不露”,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3、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才可以确保睡眠质量。因为整个晚上都是凉凉的,最好穿上睡衣,不要袒胸露臂就睡,若睡前洗头,要等头发干后再睡,否则睡着后头皮热量被湿凉空气吸收蒸发,易发脑神经性头病,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影响身体健康。
4、注意饮食规律
注意饮食规律习惯,严防病从口入。处暑后,夏季真正向秋季过渡,气候逐渐变得干燥,燥热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这个时期饮食以润肺养肺为主,不吃生冷和辛辣食物,秋季干燥,尘土飞扬,滋生各种细菌,吃生冷食物易招致胃肠道疾病发生。
四、三伏天蔬菜管理要点
1、光照
针对喜阴作物,应增加遮阳网减少强烈光照。以免强光照灼伤叶片,或因直射时间过长而抑制作物的正常生长。需注意的是,在主要光照时间阶段,应该放阳,增加光合作用。
2、温度
喜阴蔬菜,在三伏天就要恰当的把控温度条件,适当的减少光照,以免土壤温度过高,同时也要防止强烈的日照造成灼烧。例如芹菜、菠菜、大白菜等;喜阳蔬菜,做好正常管理即可。
3、湿度
(1)三伏天属于高温多雨季节,降雨量都较大,所以应尽可能采用深沟高垄栽培,以把控地下水位的高度、控制根系土壤湿度。暴雨天后,应及时排水,防止积水造成根系缺氧引起生理性病害。
(2)大棚种植要及时通风排湿,降低空气湿度。如若天气干旱,应在一早一晚进行滴灌或者喷灌,及时调整土壤和空气湿度。同时,我们在喷灌水时可以结合肥料一起进行水肥一体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