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的简介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节日饮食

时间:2020-01-20 10:39:34 编辑:Abbott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初二、初三进行赛马。从初二起,老年人互相拜年,或聚在一起饮酒作乐。鄂伦春族各家各户互相宴请,青年人则自愿组织起来搞些文体活动,或唱歌,或跳舞,或下棋玩牌等,直到初四为止。初五这天是“破五”,鄂伦春人认为是“鬼日”,因而这天忌讳出门,不许申门也不许去打猎,更不准大吵大闹。初六,六六大顺,是个好日子,可以外出狩猎或互相串门。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受汉族的影响,鄂伦春族篝火晚会式的活动开始减少,供奉神偶、神抵,上供叩拜的活动已不多见,甚至销声匿迹了。除夕之夜,鄂伦春人都爱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

  鄂伦春族正月十五灯节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鄂伦春人对正月十五也很重视,这一天各家都要团聚吃饭,还要放鞭炮、唱歌跳舞进行一些较大规模的文体娱乐活动,尤其晚上乘月光举行赛马、摔跤、拔河、唱歌、跳舞等活动,一直到深夜,也可以通宵达旦。

  鄂伦春族正月十六抹黑节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参看:鄂温克族“抹黑节”。

  鄂伦春族祭月亮

  祭月亮是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属有关狩猎祭祀的节日,因为月亮可以帮助游猎的人在莽莽林海中辨别方向确定位置。祭月亮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举行。

  祭祀时,猎人和牧民们把画有月亮的神像,挂在“马路”中心,神像须对着月亮。把剥了皮的野兽放在供台下面,剁掉兽爪,免得触犯神灵,在打猎中被兽爪抓伤。兽头对着神像。

  然后众人向神像磕头,祈求神保佑人马平安、老幼安康、万事如意。随后将野兽的心血涂抹在神像上。祭毕,把兽肉煮熟,大家共食。在平时的日子里,如果一连数日打不到野兽,猎人便在“仙人柱”(简易帐篷)外面,在月光下放一干净的水盆,向月亮磕头祷告,祈求月亮神多赏猎物。第二天早晨观察盆子,盆内出现什么兽毛就可猎获什么野兽。这实际上是种占卜。

  鄂伦春族端午节

  端午赛龙舟,那是江南的特色。这一天,鄂伦春族是怎样过的呢?

  鄂伦春人原本是不过端午节的,定居以后,节日活动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汉族传统的端午节,也渐渐成为各民族共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节日了,所以也变成了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6月的兴安岭刚刚穿上绿装,这里的春天来得太晚了。端午节凌晨,北京时间约两点多,天已放亮了,通往树林的大道已是人流如潮水。无论是鄂伦春人,还是汉族人或达斡尔人,都携老带幼去山坡、去树林、去小河边,采艾篙、野花、柳树枝、稠李子花,采摘他们喜爱的一切花草。鄂伦春族老人们说,端午节早晨要用露水洗脸,这样就不会生病了。挂满房的野草打湿了游人的裤脚,人们怀着美好的愿望,沿袭着古老的习俗,把带着露珠、散发着清香的花草、树枝早早地挂在了自家的门媚上。五六点钟之后,几乎每家的门媚上都挂上了一束艾篙、柳树枝和五颜六色的纸葫芦,有的还挂上丁香包,往日寂静的猎乡就像赶庙会般热闹。

  鄂伦春族的节日饮食

  1.手扒肉。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他们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节日饮食习惯。

  “手扒肉”是鄂伦春族最古老的传统食肉方法,是将野兽的肋骨、舌、心等较为嫩的部位切成块或条放到锅里煮,煮时要根据不同兽肉掌握好火候,使其既嫩又鲜。吃时蘸些调好味的盐水,使其鲜美可口。这种吃法中又以熊肉的吃法为代表。鄂伦春语叫“阿素木”。先把熊肉切成块,煮熟,再把熟肉切成小丁,加上野葱、野韭菜、盐,调拌好后趁热吃,肉鲜味美,油而不腻。吃熊肉以共餐为多。至今鄂伦春人招待贵客仍以手扒肉为上。

  2.烤肉和烧肉。鄂伦春族烤肉是用两端削尖的木棍把切成片的肉串上,然后插在火堆旁烘烤,待肉表面烤成焦黄、冒油并发出肉香味时即可,其味道十分鲜美。烧肉则是把肉切成片,扔到火炭上烧,来回翻动,烧熟即可。烧鹿肉是鄂伦春人最喜爱的食物。

  3.熏晒肉干。鄂伦春语叫“枯胡热”,其方法是把肉切成条放到锅里先煮一下,煮熟后再切成小块,加上盐、花椒、大料等调料再煮一次,待把肉煮烂,把水煮干后拿出来,放到用柳蒿编成的帘子上,用木架支起来凉晒,并在帘子底下生火烟熏,晒干后装入皮袋里储存起来。这样既可直接吃,也可以做肉粥、肉汤。

  4.晒肉条。鄂伦春语叫“乌尔嘎塔”,方法是把肉切成细长的条,然后挂在支好的横木上凉晒。同时在下面生火熏烤,晒干后储藏起来,吃时再切成小块炖菜。

  5.“阿苏纳”。即炒食。做法是将煮熟的狍心、肺、里脊肉切成小块,与熟的狍子脑及野韭菜等调

标签:

24小时热评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