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服饰文化 鄂伦春族女子服饰的介绍

时间:2020-01-20 10:39:31 编辑:Berg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刺绣是鄂伦春民族狩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传承鄂伦春民族刺绣技艺,鄂伦春老人常常手把手地教下一代学习刺绣艺术。

  鄂伦春族的刺绣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各种颜色的花线直接在皮制品上刺绣,另一种是将皮子剪成各种花纹后缝制在皮制品上。刺绣花纹有团花纹、角偶花纹、波浪形花纹和单独花鸟纹等。早期刺绣用的是骨针和用鹿、狍子的筋制成的线,近代以来,多用铁针和彩色丝线。

  鄂伦春人的刺绣艺术,主要表现在皮革制品上。如:皮衣、皮帽、皮手套和烟荷包上都饰以华丽的刺绣,讲究对称,制作精美,使人爱不释手。鄂伦春人的服饰做工精细,关观保暖,尤其是服饰上的图案,有的如湛蓝天空的朵朵白云,有的如密林深处娇柔的鲜花。这些生活用品则表现了鄂伦春人民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鄂伦春族服饰文化:鄂伦春族女子服饰的介绍

  鄂伦春族的编织艺术也很有特点。编织的原料有熊毛、犴毛、马鬃、马尾、线麻等等。利用这些原料,鄂伦春人编织出各种美观实用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如马缰绳、马笼头、帽子边上的“布日格也”以及帽子后边的飘带“扎拉干”等。有一个时期还用彩线编织纽扣,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在长期的游猎生活中,鄂伦春人独具匠心,创造了极富民族特色的狍皮服饰文化。狍皮不仅经久耐磨,而且防寒性能极好。不同季节的狍皮,可以制作各种不同的衣着。如秋冬两季的狍皮毛长而密,皮厚结实,防寒力强,适宜做冬装。夏季的狍皮毛质稀疏短小,适宜做春夏季的衣装。

  鄂伦春族的服装以袍式为主,主要有皮袍、皮袄、皮裤、皮套裤、皮靴、皮袜、皮手套、皮坎肩、狍头皮帽等,最具特色的是狍头皮帽,这种帽子几乎不离身。

  这种狍头皮帽是用完整的狍子头皮制作而成。其方法是:将狍子头皮剥下、熟好,把眼圈的两个窟窿镶上黑皮子,再把两个耳朵割掉,用狍皮做两只假耳朵缝上,狍角照旧保留即可。这种帽子不仅保暖御寒,而且还是狩猎的极好伪装。据说如果不换上两只假耳朵,猎人在远处就会误认为是真狍子而出现误伤,体现了鄂伦春族老乡的智慧。

  皮袍:鄂伦春语叫“苏恩”。多以冬季猎获的狍子皮缝制而成,分男女皮袍两种。男皮袍稍短些,一般到膝盖,前后开衩。女皮袍较长,左右开衩,在袖口、衩口、下摆处都绣有花草和花纹。男子多系皮带,女子多系彩色的布腰带,中老年妇女一般系素色腰带。

鄂伦春族服饰文化:鄂伦春族女子服饰的介绍

  狍皮帽:大兴安岭森林气候寒冷,鄂伦春人大部分时间要戴着狍头帽。这种帽是用一副完整的狍子皮缝制而成。将狍子头皮剥下后,晒干,按原状衬上布或者皮,眼睛的圆洞用黑皮子镶上,有的还将两只角保留下来。鄂伦春人选择狍头作伪装的皮帽,颇具匠心。狍子为大兽中的弱者,特别是猞狸、狼、东北虎、北极孤、棕熊、金雕、东北豹的捕食对象。鄂伦春人持枪趴在灌木丛里,微露狍头皮帽,俨然如一只狍子卧在那儿,诱惑狍子或其它野兽,当野兽出现时便出其不意地扣动扳机,无不成功。

  皮被:鄂伦春语称为“乌拉”,多由冬季的狍子皮制成,一种是用几张皮子缝合而成的,如同普通棉被。一种是筒状的,适宜动机进山狩猎时使用,御寒、便携。

  鄂伦春族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等地。神秘的大小兴安岭地区是鄂伦春人的家乡,几千里的苍茫林海造就了鄂伦春人勇敢顽强的民族性格,也形成了他们就地取材、以狍皮制作服饰的传统。

鄂伦春族服饰文化:鄂伦春族女子服饰的介绍

  鄂伦春人在制作狍皮服饰时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季节的狍皮,熟皮工艺也颇具特色。

  女子穿大襟长袍,立领,前后或两侧有开衩。皮袍上运用镶补刺绣工艺,镶有菱形、长方形、卷云纹等各种边饰,这使服饰既美观又牢固。

  夏天的时候,女子用各色绸、布包头,冬天则戴帽顶缀彩穗的皮帽。

    标签:

    24小时热评

    Copyright 2017-2025 ke82.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661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